外资涌入中国,科技股集体大涨,港股数据中心表现突出
如果有人问,最近全球资本市场最大的故事是哪段?估计不少人会一脸坏笑抬手指向中国,仿佛等着说“你懂的”那感觉。
假期都说是大家休息的时间,谁知道资本可不睡觉,满世界扫货,眼睛死死盯住中国资产这盘棋。
美国市场这边气氛微妙,政府关门传闻还吊着,资金偏谨慎,波澜不惊,你就算拿放大镜去看标普500,道琼斯,也就那点涨幅,闷得像秋天的午后。
但另一边,中概股突然来一波速度与激情,港股更是火力全开,恒生指数直接蹦高破了两万七,看得人心跳加速。
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像平时考试都不出彩的小孩,突然考了个全班第一,把老师和家长都惊着了。
气氛这么热烈,大家忍不住问:外资是不是瞄准了中国,开场信号打响了?
华尔街那帮叼着文件夹的精英,最近对着中概和港股的两大主线不眨眼——科技、人工智能。
即便假期期间南下资金歇一歇,恒生科技指数却愣是自己跑得飞快。
这背后可不是空头随便一抬手,而是实打实的海外主动买单。
高盛台子上数据显示,A股休市没动静,成交额下滑很正常,但空头仓位跟着一起涨了近2个点。
这趋势,和恒指走势几乎一致,堆积成了货真价实的涨势,把那些玩“昙花一现”套路的人噎得不轻。
这是“真金白银”,不是雾里看花的假把式。
这场行情到底咋回事?
看美股三大指数,涨幅不痛不痒——标普500才蹭了0.06%,纳指涨0.3%,道琼斯也只有0.17%。
你要是只看这些,还以为外头风平浪静。
可再瞅一眼中概里几个主力:阿里巴巴云业务带着大涨3.59%,百度也有2个点多。
数据中心概念股更夸张,万国数据涨了快3%,世纪互联简直发疯,4.46%的涨幅。
放在同时间段,美股那些AI领军巨头都显得小儿科,英伟达还不到1个点,甲骨文微微下滑,博通凑合。
科技七巨头涨跌分化,有点像班里早上唱歌的那群人,统一不了调——谁抢眼,谁掉链子,一目了然。
说到底,中国科技板块这次似乎又靠“云”破了个局面,“估值重估”变成了新一轮故事的开篇。
据说十月份美股的芯片股先发力了一把,再加上OpenAI Sora2那股子热度直推香港市场。
资深基金经理们都在点头——节后A股有可能直接冲高开局。
实际这股劲儿,早在九月中旬就有苗头,美资回心转意,盯上了“低估值+高成长”的炒作窗口。
年初“DeepSeek”火过一阵,接下来中国科网巨头迎来第二波定价革命。
阿里年初到现在,涨幅能吓人一跳——已经翻了一倍还多。
七月以后,股价从一百美金冲到快两百,百度也同步跟着涨,和港股表现几乎秒同步。
不是无缘无故,这背后的利好消息正一波接一波:AI基础信息架着梯子往上升,自研芯片昆仑也破了关卡,AI大模型竞争力直线上升。
海外投资人的钱包捂不住,信心是蹭蹭涨。
基金经理李肇宇分析得头头是道:“你看,中国科技的估值远低于美国,短线资金眼馋能抄底;再加上两国首脑见了面,气氛缓和不少;配合美联储准备降息,美元弱势下,资金必然回流新兴市场,而中国这盘资产就像是游泳池里最活跃的那一块。”
这几张牌叠一起,短线利好直接拉满。
表面看科技,但底子里还有一条主线,数据中心概念正被华尔街七嘴八舌盯着。
最近这个行业活跃得厉害——原因藏在上游。
中国的三大云服务巨头(阿里、腾讯、百度)今年资本开支大幅飙升,在AI赛道疯狂加码。
它们正是数据中心公司最亲密的老客户,砸钱扩容,数据中心企业就跟着沾光,喝汤都能喝饱。
杰富瑞投行直接点名,世纪互联和万国数据是最大赢家,也是他们强力推荐的投资目标。
这两家在中概股的表现一骑绝尘,涨幅领跑榜单。
美资基金其实已经在悄悄布局这些数据中心票,高盛最近客户会上也直说,平稳期过后,市场对万国数据和世纪互联的预期越来越积极。
据说世纪互联还在亚洲大会上自信发言:“数据需求复苏信号很清晰,八月已经开始了。”
刚发布一笔40兆瓦大订单,又赶上甲骨文的利好,买盘直接涌上来。
看这些公司,增长前景到底靠不靠谱?
世纪互联自己透露,从八月底起已经有三个新项目招标,单个容量都是50到100兆瓦,且招标方基本都是互联网一线公司。
他们对2025财年三季度订单能创新高,甚至追平一季度的水平信心十足。
万国数据这边更稳点,没抱太高期望,认为接下来两季度不太可能拿下百兆瓦大单,但芯片客户采购新货的势头不减,刚好能维持住稳定需求。
两家客户结构各有特色,万国数据批发业务占比高,阿里是大户头——占了近三成,其次是腾讯和字节跳动,百度、金山云排个队。
世纪互联以零售数据中心起家,目前这块业务还贡献一半利润,但批发业务里字节跳动占最大份额,而且比例还在涨。
眼看港股和A股节后怎么走?
机构们说底子基本打牢,牛市格局像是已经定型。
建银国际的策略师赵文利指出,恒指三季度站稳两万五,港股市场循环更顺畅,牛市气氛非常明显。
剩下的关键,全看四季度:中美谈判有没有新进展,APEC峰会元首互动咋样,美联储降息步伐和力度会不会给惊喜,市场对中国经济、人民币汇率、企业盈利是不是再评估,AI大模型新版本上线计划成不成立。
这些变量合在一起,才决定港股还能不能接着突破。
不过别光盯着利好就头脑发热。
赵文利也提醒,美联储降息预期虽被充分消化,但今后降息节奏不确定性巨大,特别是2026年以来的走势充满迷雾。
美元短期震荡,中期受压,长期有弱势隐忧。
港股流动指标预判,未来九个月恒指还是震荡中向上试探新高。
四季度格局或许是先压后扬,指数波动区间大致在两万四千八到两万七千八,科技板块就在五千八百到六千八百点之间晃。
更有趣的一点是,投资者态度出现明显转变。
前两年,世界各路资金还总怀疑中国股市值不值得进去投资。
今年,这种疑问基本消失,热情像天气一样节节升高。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部门的主管王宗豪说,最近他们在美洲和亚洲跑了不少路演,感受到国际投资人对中国股票的兴趣迅速增加。
甚至不少人主动认同他们对市场的乐观判断。
当然,顾虑还是有,毕竟投资从来不是一个按钮说下就下。
但眼下行情强劲,市场人气高涨,很多短线资金宁可观望,也舍不得砍掉中国仓位。
更重要的是,投资者现在把AI发展、技术突破、资本回报改善都提到了首要关注。
咋一看,很多国际资本还当中国资产是“战术机会”,换句话说,“我先进来尝尝,能不能长期留着再说。”
而在亚洲市场,整体情绪更乐观。
部分机构已经开始策划新基金发行,把中国市场当成了“下一个大金矿”,期待后续有更多资金跟进。
盘点下来,你会发现这次中概股、港股集体暴走的主因,其实不是偶然。
一方面,市场主线重新回归科技与AI,硬核成长与低估值碰撞出来的火花又把人点燃一遍。
外资主动进场,机构和散户蠢蠢欲动,行情里不仅有“钱”,更有信心和乐观情绪。
数据中心板块也在三大云巨头加持下,全产业链沸腾,涨幅成了资金的大聚会。
另一方面,美国市场环境变化,新兴市场回流通道打开,外围风险暂时让步,中国资产又迎来了估值修复潮。
这些现象看似热闹非凡,但其实背后还是一系列基本面未解的悬念。
比如美联储后续降息到底怎么走,中国经济韧性结实不结实,科技创新是不是能顶住压力,资本市场又能不能持续吸引全球资金。
这些谜团阶段性被市场繁荣掩盖了,但谁都知道,投资永远没有绝对的确定性。
有人一边买入一边犹豫,有人已经开始悄悄布局更长期的打法。
短线机会能蹦出多少利润?长线价值能否兑现?大家心里其实都没有完全的底。
不过有一点挺有意思,和前两年愁眉苦脸的氛围相比,整体情绪已然不同。
大家不再“只谈风险”,反而开怀大聊增长预期,这就是市场环境变化的最大信号。
最终话说回来,这波行情既有外资进场的真实信号,也有市场情绪推动的热烈成分。
谁能在这场集体暴走里笑到最后,不仅看运气,更看眼光和耐心。
投资,总归是一场心理战。
你怎么看目前的港股、A股情绪?如果让你选,会追高冲进科技+AI主线,还是另辟蹊径?
不如一起聊聊,说不定哪条路突然就爆火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最新资讯
- 2025-10-27卡拉格对萨拉赫的担忧,不只是状态那么简单
- 2025-10-27斯洛特昏招废麦卡,马奎尔准绝杀,曼联2-1破利物浦主场不败金身
- 2025-10-27印尼足协宣布主教练克鲁伊维特下课,昔日豪言壮语成过河拆桥笑柄,球迷质疑决策真相引发热议
- 2025-10-27中国新型六吨级直升机取代直九系列,实力究竟有多强大?
- 2025-10-27伊朗远程攻击与无人机齐袭引发热议!以色列联合美英约旦4月14日深夜紧急拦截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