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通过!美国正在用“信用卡”透支未来?

如果美国政府是一家公司,那它现在的财务状况大概能让任何一位CFO当场辞职。

36万亿美元债务,每年赤字狂奔,最新通过的《大而美法案》又给这张信用卡刷出了3.5万亿的“临时额度”。特朗普挥着签字笔说这是“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华尔街的交易员们已经在偷偷查字典,想看看“伟大”和“破产”是不是同义词。

法案的“魔法数学”:减税+花钱=债务爆炸

这个法案的核心逻辑堪称“经济学奇迹”,一边延长3.8万亿美元的减税政策,一边新增边境防卫和国防开支,还顺便把小费和加班费免税。

但在未来的十年里,美国的赤字情况,预计会急剧增长到3.5万亿之多,而在极其极端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一路飙升至5万亿美元之巨。

更有意思的是,法案还顺手地削减了1万亿美元的医疗支出,1200万人或许会因此失去医保。耶鲁大学的研究表明,收入处于最低的20%人群在税后其收入反倒会下降2.3%不过最富有的20%却能增加2.3%。

难怪《华尔街日报》吐槽:“这届政府恰似一个拥有无限信用卡的青少年,把卡刷爆后还把账单寄给了穷人。”

美国正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

第一,“债务驱动型经济”已死“政治生存型经济”当道。

过去几十年,美国经济靠债务得以延续生命,但《大而美法案》揭露了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如今的政策并非是为了经济的健康,而是为了政治的生存。

特朗普知晓债务将会呈现出爆炸般的态势,不过相较于那“十年之后所面临的危机”,他更为忌惮的乃是“明年中期中丢失选票这件事”。

于是减税以讨得富人欢心,砍掉福利来安抚民粹人士,即便这样做的代价是国债与GDP的比例急剧上升至130%,这打破了1946年的纪录。

这不是经济政策,而是“选票经济学”,先活过中期选举,至于未来?

那是下一任总统的问题。

第二,全球资本开始怀疑:“美国国债还是‘无风险资产’吗?”

过去全世界皆默认美国国债乃“最为稳妥的投资”,但此次市场反应极为诚实:外国投资者,特别是日本以及中东主权基金,对于美债的兴致明显降低。

穆迪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出了债务不可持续的警告,甚至贝莱德也承认:“美债的需求在下降,借贷的成本或许会大幅攀升。”如果这种趋势继续,美元霸权的根基,即全球对美债的无限信任将被动摇。

到时候美国或是提高利率(这会使经济衰退风险大幅增加),或是让美联储印钞接盘(这样通胀就会卷土重来)。选哪一个,都如同毒药一般。

第三,这不是“经济刺激”,而是“社会财富再分配武器”。

法案的真正目的不是刺激增长,而是系统性改变财富流向:

从年轻人流到老年人:砍未来福利,当前退休人群不受影响;

从穷人流到富人:减税主要惠及高收入者,低收入者实际收入下降;

从全球流到美国:加关税、减国际援助,让盟友买单。

这就像是一场经过了精心设计的“财富抽水机”,把资源从弱势群体那儿抽向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短期来讲,富人更加地富有;长期去看,社会分裂的状况加剧了,不过经济增长,反而有可能变得缓慢。

2025-2030年,全球金融秩序或迎巨变

第一,2026-2028年,美国将迎来“财政断崖”时刻。

现在靠提高债务上限才得以勉强维持生命,但在几年之后,那如同滚雪球般不断累积的利息,再加上到期的债务,将会使美国政府陷入到一个终极的选择题当中:

选项A:大幅削减社保、军费,

选项B:美联储直接印钞还债,

选项C:债务违约或重组。

最可能的结局呢?美联储被逼无奈,只得重新启动量化宽松。不过此次市场可不会轻易就接受,或许美元有很大可能会一次性贬去10%-15%之多。

第二,欧盟和亚洲加速“去美元化”。

当美国债务问题公开化,各国央行会怎么做?

毫无疑问,减持美债,转向欧元债券、黄金(中国已连续多月增持)、数字货币等。

在2025到2026年这段时间里,若美国国债收益率陡然且大幅度上升,就或许会促使全球各国央行接连不断地采取行动予以抛售,进而引发一种“如同雪崩般的连锁反应”。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