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月底前撤销对美关税换约15%普降,德国汽车或被追溯数十亿损失

欧盟在关税谈判中闪电让步:解析背后的压力与代价

欧盟正以极短时间推进一项看起来像“止血式”妥协:据彭博社和白宫声明,欧盟被要求在月底前撤销对美工业品关税,作为美国将对欧商品关税普遍降至约15%的交换条件。表面上这是常规贸易让步,实则是以时间紧迫和追溯条款把谈判筹码压得所剩无几——据称涉及对8月1日后的税率追溯,德国对美汽车出口数十亿欧元订单因此面临直接影响。

欧盟内部的反应直接又尖锐。欧盟委员会主席对外解释这是为了“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强调短期内能给市场吃定心丸;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则公开质疑,称把对美关税清零而自己承受高额回税,等于自我削弱。德国工商界、机械和钢铝行业立即发函抗议,担心产业链迁移和长期竞争力受损。可以对比的是,2018年美欧也曾陷入互征关税并诉诸WTO的对峙,历史并非没有先例。

除了关税,另一层博弈是数字监管。白宫同时施压欧盟放缓《数字市场法》《数字服务法》实施步伐,警告将对差别待遇的法规采取报复性措施。欧盟理论上有“反胁迫工具”可对抗外部压力,但成员国在实际启用上意见并不统一,政治意愿和操作复杂性使这把“法律大杀器”多年来未成气候。再加上长期的资本与技术依赖,使欧盟在谈判中显得更易受制于人。

影响在短中期都有。短期汽车、机械、钢铝等受关税波动直接冲击;中期若政策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欧洲产业调整成本将上升,谈判信誉也会受损。网络上有声音说“像是政治先行,把企业的账单留给市场”;也有人认为“急着止血能避免更大伤害”,但普遍感到这是一次代价不小的权衡。接下来关键看欧洲议会和成员国是否能在最后关头扭转节奏,或把问题拖回到更有利的谈判桌上。

你怎么看这事儿?评论区聊聊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