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狂砸500亿,下一个万亿市场,就是这个赛道
最近,有一条新闻可能让很多人觉得有点意外。
我们平时非常熟悉的家电品牌美的,就是那个生产空调、冰箱、洗衣机的企业,突然宣布了一件大事:他们计划在未来三年里,投入至少500个亿,去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些听起来特别高科技的领域。
500亿,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很多人可能心里会犯嘀咕,一个好好做家电的,怎么突然要去搞那么“科幻”的人形机器人了?
这是看到别人都在谈论这个话题,也想跟着凑个热闹,还是说他们真的有什么我们没看明白的长远打算?
要说这两年哪个行业最热闹、变化最快,人形机器人肯定算一个。
我们时不时就能在网上看到一些视频,有的机器人能灵活地跳舞,有的能稳稳地走路,甚至还有的已经开始尝试进入工厂“上班”了。
感觉上,这些机器人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好像隔三差五就有新本事。
它们不再仅仅是实验室里供人参观的展品,而是越来越像要真正走进我们现实世界的“新成员”。
不过,热闹归热闹,所有搞这个的公司,不管是科技大公司还是刚起步的小团队,都面临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怎么给这些机器人找到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地方?
光会表演可不行,得能干活、能创造价值,才能谈得上商业化,才能真正发展下去。
就在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美的似乎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前不久他们公司内部的一个科技表彰大会上,美的把自己研发的一系列人形机器人集体带出来亮了相。
从一年多以前悄悄开始布局,到现在已经推出了三代共五款不同的机器人产品,并且已经开始在具体的场景里进行应用,规划也越来越清晰。
这让我们看到,美的并不是在盲目跟风。
那么,美的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很清醒地认识到,想让机器人一下子就进入千家万户当保姆,这是最难的一件事。
所以,他们把计划分成了三步走:第一步,先让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也就是工厂里用起来;第二步,再尝试进入商业场景,比如商场、门店;最后一步,才是挑战最复杂的家庭环境。
按照这个思路,美的开发了两个不同方向的机器人系列。
一个叫“美罗”,专门面向工厂里的各种生产任务,可以理解成一个“机器人蓝领”。
另一个叫“美拉”,主要研究方向是商业和家庭服务,算是一个正在学习各种生活技能的“准白领”。
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的速度,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就接连开发出了好几款机器人。
有的是带轮子的,方便在平地上快速移动;有的是像人一样有两条腿,可以适应更复杂的地形。
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机器人已经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了。
就拿那个工业机器人“美罗”来说,它已经在美的位于湖北荆州的洗衣机工厂里,正儿八经地当了半年多的“员工”。
在工厂智能系统的统一指挥下,这些机器人可以在生产线上自由地来回走动,去完成一些过去需要人来做的工作。
比如,用它精密的“眼睛”和“手臂”来检查产品有没有瑕疵,在车间里四处“巡逻”检查设备是不是正常运转,甚至还能稳稳地搬起一个将近9公斤重的洗衣机零件,送到指定的地方。
它们不是孤立地在工作,而是和工厂里其他的自动化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了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生产体系。
而在工厂之外的实验室里,“美拉”也正在刻苦地练习各种生活技能。
从现场演示来看,它已经可以很流畅地完成一连串动作:自己走到冰箱前打开门,拿出里面的碗盘,然后操作微波炉加热食物,甚至还能像模像样地使用咖啡机冲泡一杯咖啡。
按照美的的计划,明年年中,“美拉”就有可能出现在美的的线下实体店里,实习当一名“导购员”。
到时候,它不仅要能流利地向顾客介绍产品的功能,还得能亲手演示这些家电是怎么操作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研发团队正在把美的所有家电产品的说明书,一本一本地输入给“美拉”进行系统学习。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能明白,美的投入巨资搞机器人,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想打造一个能和自己现有业务紧密结合、共同成长的新板块。
但问题又来了,现在全世界有那么多公司都在研究人形机器人,为什么美的能这么快就取得实际的进展呢?
这就要说到美的提前布下的一盘大棋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美的在机器人领域的积累,其实比这波人工智能热潮要早得多。
时间回到2017年,当时美的做了一件让整个行业都非常震动的事,就是花了一大笔钱,收购了德国一家世界顶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库卡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天王”之一,技术实力非常雄厚。
当时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一个做家电的为什么要买一个搞重工业机器人的。
现在回头看,这步棋实在是太有远见了。
通过这次收购,美的等于直接掌握了制造机器人“身体”和“骨骼”的核心技术。
光有收购还不够,美的自己内部也没闲着。
早在2019年,他们就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攻克机器人的一些关键技术。
到了2022年,美的还被国家批准,牵头建立了一个机器人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可以说,在人形机器人这个概念火起来之前,美的早就是机器人行业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手”了。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美的对家电行业未来的判断。
他们认为,家电发展到最后,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像机器人。
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这个行业想要突破瓶玩、寻找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有了这些技术、人才和战略上的准备,当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给所有智能设备装上了一个更聪明的“大脑”时,美的顺势而为,把自己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积累的那些技术,比如高精度的关节、灵敏的传感器、轻巧的机械臂,都用到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上,自然就显得得心应手,速度飞快。
而且,美的还有一个别人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那就是真实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数据。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学习和进步离不开大量的练习。
美的在全球有上百家工厂,生产线上有各式各样的产品,这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完美的机器人“训练场”。
机器人可以在这里学习各种工业技能,也可以在这里熟悉各种家电的操作。
这种优势,是那些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或者算法公司所不具备的。
当然,这条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比如,在工厂里,机器人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跟上极快的生产节奏,比如有些生产线要求“10秒钟就下线一台洗衣机”,这对机器人的效率是巨大的考验。
而在家庭场景,挑战就更复杂了。
比如光是一种烤箱,美的自己就有十几种不同的型号,开门的方式有的是触摸屏,有的是按钮。
对人来说很简单,但对机器人来说,每一种都是一个新的学习任务。
如何让机器人学会“举一反三”,是研发人员需要攻克的难题。
此外,还有一个心理因素,很多人可能并不愿意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在自己家里走来走去。
面对这些挑战,美的的策略也很聪明。
他们没有把宝全押在那个可能还很遥远的“全能管家”身上,而是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一方面,他们继续研发通用的人形机器人;另一方面,他们先让现有的家电产品变得更智能、更“机器人化”。
比如,现在已经有的智能烤箱,可以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你放进去的是什么食材,然后推荐最好的烹饪方法。
这其实就是把机器人的某项单一技术,比如“视觉”或者“决策”,先用在了家电上。
更妙的是,这两条路是相互促进的。
比如,现在的机器人力气可能还不太够,直接拉开传统洗衣机那扇很紧的门会有点费劲。
但如果美的在设计新一代洗衣机的时候,就考虑到未来要和机器人配合,把门设计得更容易打开,或者支持语音控制开门,那不就为机器人未来的工作铺平了道路吗?
这种从产品源头就开始的协同设计,正是美的作为一家制造业巨头的独特优势所在。
所有这些探索和创新,背后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
美的宣布未来三年投入500亿,正是为了给这些前沿领域的研发提供坚实的保障。
研发人员也因此备受鼓舞,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努力正在加速变成现实。
据说,新一代的机器人学习走路,从过去需要一个月缩短到了现在的两三天,学习一支复杂的舞蹈也只需要一两个小时。
技术进步的速度,正让机器人走进我们生活的那一天,变得比我们想象中更近。
最新资讯
- 2025-11-23巨头狂砸500亿,下一个万亿市场,就是这个赛道
- 2025-11-23北斗短报文通信:无界通信的“中国方案”
- 2025-11-23海申酒精脱水离心机修复磨损面(堆焊/喷涂耐磨层)十堰
- 2025-11-23中美棋局刚现转机,特朗普却急着掀桌,不料中国稀土杀招让其哑口无言
- 2025-11-23Solana反弹来袭!价格能否冲破166美元大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