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武汉大学的杨某媛:得理也要饶人,更何况没理呢?

文 | 小雯

武大杨同学,她一度以“为女性发声”的正义使者身份出场,也曾凭借“勇敢站出来”的标签赢得无数掌声。

然而,当真相浮出水面,当她亲手点燃的舆论之火回旋烧身时,世人看到的,是一个陷入胜负欲与执念的年轻人,正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武大图书馆事件,从最初的声势浩大,到如今的舆论反噬,不只是一次公共事件的反转,更是一场赤裸裸的人性教训。

今天,写这篇文章,不为谴责,只想告诉杨同学:得理尚需宽容,没理更应自省。

一、你不是“被背叛的正义”,只是误判后的一意孤行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道德优越错觉”,意指当人确信自己站在正义一方时,会变得极端、激进、甚至不顾后果。

从你拍下那段“取证视频”的那一刻起,你就在心里判了一个男孩的死刑。

在那个你觉得对方“行为WX”的当下,你的愤怒是真实的,你的本能反应也可以被理解。可接下来一连串的操作,像极了一个被正义执念支配的“猎手”。

1.让对方写下“认罪声明”,

2.向学校要求取消对方评优、保研资格,

3.在校内控诉无果后,毅然把事情公之于众。

问题在于:你压根没等对方解释清楚。你不给对方任何对话的机会。

你不是在“等一个说法”,你是在“制造一个结局”。

而这个结局,最终也会毁了你自己。

二、正义,不该是压死人的铁锤

在你选择发动全网讨伐的那一刻,你把对方拖入了不可逆的深渊。

你或许没有预料到,一个从小患有皮肤病、性格自卑敏感的男孩,在面对数以万计的辱骂时,会在精神上遭受什么样的暴击。

人们常说:

“刀子伤人看得见,语言杀人看不见。”

你用了最锋利的舆论利刃,把自己当成剑客,却忘了,真正的侠,不是见血的刀,而是放下屠刀的手。

那封道歉信不是认罪,而是投降;不是承认,而是屈服;不是清白,而是崩溃。

你没有意识到,一纸字条背后,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被钉上了“性骚扰”的耻辱柱,而你,成了那个按下钉子的人。

有些人输得起名誉,有些人输不起未来。很不幸,你面对的是后者。

三、胜负欲,是年轻人最容易滑入的陷阱

有人说你是“恶女”,在这里,我并不想赞同。

我可能更想把人往好处想。

也许,你只是一个胜负欲过强的人。

一开始,或许你真的是想为女性争取一点尊严;但渐渐地,你从“发声者”变成了“审判者”,再后来,干脆成了“复仇者”。

你不是不能理解——你可能真的没恶意;你也不是不能接受——他也许有苦衷。但你就是咽不下那口气:

你凭什么赢?我凭什么退?

你要胜——胜在道义上、情感上、名声上、法律上。

于是你从图书馆走到了微博,从学校走到了法院,从愤怒走到了报复,从质疑走到了羞辱。

当你在社交平台一而再地发表带刺的言论时,你或许以为自己很有勇气,可你不知道——那是你在撕开自己的底裤。

不是所有的赢都值得庆祝。有时候,赢了对方,却会输了整个人生。

四、互联网不是法庭,更不是复仇的战场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扩展自我认知”,很多人会把社交平台当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当网络上的言论受到攻击时,会有强烈的自我受损感。

你正是这样的人。你在微博上赢得掌声,就以为世界在支持你;你看到转发数万,就以为大众站在你这边。你把“网络胜利”误以为是“事实胜利”,结果一头撞上现实的冰山。

你没明白一个道理:网络舆论是最不讲逻辑的裁判,它可以把你捧上天,也能把你踩进泥。

你用一场“网络私刑”摧毁了一个人,再用另一场“网络反噬”亲手摧毁自己。

你没有战胜对手,也没战胜社会,只是战胜了自己最初的理智。

五、也许,你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但你做错了关键的一步

今天写这篇文章,我不是为你开脱,因为你必须为自己的鲁莽、偏执、情绪化付出代价。

但我依然想说一句:

如果你不是恶人,那你就只是在人性和正义的拐角处,选错了方向。

你错在不懂得止步。

你错在明知对方已然承受不起,还要再踩一脚。

你错在法院已经驳回了你的诉求,你却依然不服,甚至要用“嘲讽”继续羞辱。

这不是女性的胜利,这是理智的失败。

得理也要饶人,更何况你可能从未真正占过理。

六、我更害怕的,是你这种行为,对其他女孩造成的“寒蝉效应”

这场风波最终不只是你个人的滑铁卢,更让本应温柔有力的“女性声音”被扭曲。

今天的你,可能会让明天真正遭遇性骚扰的女孩,犹豫、退缩、害怕。

她们可能会想:“我要是说出来,会不会也被骂‘下一个杨某媛’?”

你该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后果。

最后我想说:愿你彻底清醒,也愿社会依然温柔。

你现在或许焦头烂额,甚至濒临失学、失誉、失业,但这也未尝不是一种“重启”。

你必须面对现实:

你不是正义的化身,你不是女权的代言人,你只是一个情绪失控、经验不足、判断有误的普通人。

但你不是没有救。

社会可以教你悔悟,法律可以教你边界,舆论也终会消散。

可你得先从执念里醒过来,承认自己也曾误判,曾做错,曾走火入魔。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获得被宽恕的可能。

七、梅娘说

每一个公共事件的背后,其实都是一场人性的试炼。

它考验你是否足够理性、克制、宽容;也考验你是否愿意站在别人立场上,看看世界的另一面。

我理解你的愤怒,也理解你的初衷。但请你记住,真正的正义,不是把别人打倒,而是让每一个人都能站起来。

愿你今后的人生,不再是对抗世界的战场,而是与世界和解的旅程。

愿每个年轻人,都懂得权力边界与情绪克制;愿正义,从不被滥用。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