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关向应含泪劝彭德怀:听毛主席的话
一九四三年的延安窑洞里,油灯忽明忽暗地跳着。
关向应躺在床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却死死攥住彭德怀的手不肯放。
他喘着气,眼泪顺着深陷的眼眶往下淌,说话声音哑得像破风箱:“老彭啊,咱别争了行不?得听毛主席的话啊……”彭德怀一向是个硬脾气,战场上炮弹落在跟前都不带眨眼的,这会儿却愣是被这番话戳得心口发酸。
窑洞里静悄悄的,只有灯芯偶尔噼啪响两声。
这话可不是凭空来的。
得往回倒个六年,一九三七年在山西洛川那会儿,中共正开会商量怎么对付日本人。
那场面,真叫一个紧张。
日本人已经打到了北平,国民党三十万大军说退就退,跟退潮似的快。
毛泽东抽着烟,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他提出要打游击战,要建立根据地,要保存实力。
话还没说完,彭德怀就坐不住了。
这位老哥打仗是一把好手,性子急得很,扯着嗓子就嚷:“躲躲藏藏打到啥时候?要干就干大的!集中兵力跟他们拼了!”朱德、刘伯承几个老将也在旁边点头。
这也难怪,那会儿红军刚走完长征,剩下的人都是枪林弹雨里滚出来的,谁不想痛痛快快干一仗?
毛泽东倒是沉得住气。
他吧嗒两口烟,慢悠悠地说:“老彭啊,你跟日本人硬碰,那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磕吗?”这话在理。
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可不是国民党那些草包兵。
红军那点儿家底,经不起折腾。
会开完了,最后定了个折中的法子:八路军上前线,既配合国民党打仗,也在敌后搞游击。
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好比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
八路军那帮人到了战场上,愣是把游击战打出了花样。
神头岭、长乐村那儿仗打得漂亮,连日本人都懵了:“这伙人从哪儿冒出来的?”那会儿老百姓可高兴了,蹲在墙根儿底下吹牛:“俺早就说八路军行!你看彭老总带兵,这个!”大拇指翘得老高。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一九四零年,日本人学精了,搞啥“囚笼政策”,修公路、建碉堡,想把根据地切成豆腐块。
彭德怀一看急眼了,这不成瓮中捉鳖了吗?
他连夜给延安发电报,说必须打一场大的,把日本人的笼子砸烂。
毛泽东琢磨来琢磨去,最后还是点头了。
百团大战这一仗可了不得。
八路军调动了四十万人,一百多个团,漫山遍野都是人。
日本人原先以为八路军就三万人,这下可傻眼了。
铁路被扒了,公路被挖了,据点被端了,冈村宁次气得直跳脚。
老百姓乐坏了,到处传唱着“八路军真厉害,百团大战显神威”。
彭德怀那会儿可是扬眉吐气,走路都带风。
谁曾想,这仗打赢了,麻烦也跟着来了。
日本人挨了打,转头就报复。
冈村宁次升了官,发动“百万大战”来找场子。
国民党也不是省油的灯,一看八路军这么能打,立马就变了脸,粮食不给,弹药扣着,还时不时捅刀子。
根据地损失惨重,有的地方连游击都打不成,战士们只能化整为零钻山沟。
彭德怀心里憋屈得很,好比辛辛苦苦种了一季庄稼,临到收获却被冰雹砸了个精光。
时间到了一九四三年,彭德怀奉命回延安汇报工作。
毛泽东见到他,肯定百团大战打得好,可也点了句:“宣传太过,暴露了家底。”彭德怀一听就不乐意了,脖子一梗:“不打?不打现在连蹲的地儿都没了!”俩人谁也说不动谁,就像两头倔驴,各往各的方向使力。
关向应虽然病得厉害,消息却灵通。
听说这事儿,急得直捶床板,非要见彭德怀不可。
俩人见面那天,关向应已经病得坐不稳了,说话断断续续的:“老彭啊……洪湖那时候……咱们就三条枪……不也撑过来了?”彭德怀眼圈一下子红了。
关向应喘了口气,又说:“现在形势难……我知道……可毛主席看得远……咱们得抱成团啊……”
这些话像锤子似的,一句句砸在彭德怀心上。
他后来写检讨的时候,承认自己有点个人英雄主义,满脑子旧军事观念。
要说他完全服气?
那倒未必。
老彭后来把对毛泽东的看法分成三段:大哥、先生、领袖。
这里头的转变,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
说到底,那个年代的选择,哪个不是在刀尖上跳舞?
毛泽东怕暴露实力,有错吗?
没错。
彭德怀要打破囚笼,有错吗?
也没错。
这就好比下雨了嫌涝,不下雨又嫌旱,老天爷也难做。
关向应没多久就去世了。
可他那些话,却在很多人心里扎了根。
历史的妙处就在这儿,它从不给你看标准答案,只让你在摸索中前行。
那一代人的选择、挣扎、牺牲,都化作了今天的路。
窑洞里的那盏油灯早已熄灭,可那滴眼泪的温度,却穿越了时光,至今仍然滚烫。
这篇文章重点是打造出积极又健康的网络氛围,里面没包含任何违反规定的东西,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
最新资讯
- 2025-11-23银行存款利息一降再降?农民的钱袋子该怎么守才安全
- 2025-11-23华升股份(SH600156):从纺织根基到多元发展的国企转型之路
- 2025-11-23A股顶级龙头股,毛利率高达91%,32家印钞机企业利润再升
- 2025-11-23杨幂的“获奖感言”引发热议,秦海璐的点评,终于有人佩服了!
- 2025-11-23女演员的气质对决,40岁童瑶与42岁蒋欣,同框差距藏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