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新能源重卡将超50%?中国新能源重卡品牌发展之路观察

2024年,中国新能源重卡全年销量突破8万辆,这一数据本就意味着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折。而进入2025年,仅1—7月就已上险8.22万辆,销量和渗透率双双提升,纯电车型依然占据超过90%的绝对主导。这样的市场背后,是“以旧换新”等政策将存量更新需求快速推上前台,同时高压快充、换电技术以及能源成本下降也在不断重塑运价成本模型。

整个行业正从过去的“技术展示期”跨进了“以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TCO为王”的运营期,市场逻辑由单纯展示性能,转向对终端客户收益的深度考量。行业预测2030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将能突破50%的大关。

如今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上,三位最引人注目的新玩家——吉利远程、零一汽车、宇通重卡,正以三种截然不同的牌路,对未来十年中国新能源重卡的终极王座,下着属于自己的世纪争夺。一个,是押注醇氢长赛道的长期主义者;一个,是信奉软件定义的技术主义者;另一个,则是多路并进、稳扎稳打的现实主义者。在这场关乎未来的豪赌中,谁的战略更高明?谁的护城河更深?谁又能最终笑到最后?

吉利远程的长期主义!“醇氢”能源路线能颠覆牌局吗?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的战略词典里,似乎从来没有跟随二字。当整个行业都在纯电的红海里激烈搏杀时,它却选择了一条最孤独,也最具争议的赛道——醇氢电动。这并非一次心血来潮的技术炫技,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长期主义豪赌。

远程的这套打法,其核心在于它试图解决的,是当前纯电重卡最根本,也最难以克服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广阔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长途干线物流场景下的补能半径、低温衰减和重载续航焦虑。甲醇,作为一种常温常压下的液体燃料,其在储存、运输、加注等环节的便利性,与柴油几乎无异,能够最大程度地复用现有的能源基础设施。

为了打好这张冷门牌,远程的母公司吉利集团,已为此苦修内功近二十年,并构建了一个从甲醇制备、输配、加注到车辆应用和二氧化碳捕集的车能场景全价值链闭环生态。其2024年远程星瀚H甲醇重卡在河西走廊完成的超1500公里极限挑战,更是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证明了这条技术路线的现实可行性。

可以说,远程瞄准的,是新能源重卡最难啃、但价值也最高的皇冠——长途干线物流。它正用一种不追随主流的姿态,为行业的长赛道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路径。然而,这场豪赌的胜负手,已不仅仅在于车辆本身,更在于其对能源侧的掌控能力。如果其规划中的绿色甲醇产能和加注网络能够按期落地,那么,醇氢路线将获得政策与成本的双重红利,彻底改变市场格局。反之,则可能被技术路径更成熟、补能网络更确定的纯电路线,挤压生存空间。

零一汽车的技术坚守!“运输机器人”能跑赢老司机吗?

如果说远程的打法是能源的迂回,那么,零一汽车的战略,则是技术的强攻。这家由前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黄泽铧创立的新势力,从诞生之初,便带有一种深刻的技术坚持主义。

在零一的世界观里,未来的重卡,将不再是简单的运输工具,而是高度智能化的运输机器人。因此,其破局之道,并非简单地堆砌电池容量或比拼续航数字,而是要从根本上重构车辆的大脑与躯干。

为此,零一坚持软件定义车辆与整车正向开发两大核心原则。其自主研发的电驱桥、端到端感知决策系统和复合热泵系统,将整车控制、能效和驾驶辅助的闭环能力打磨到了极致。这种从底层技术架构出发的重构,使其产品在能耗与出勤率上,正逐步形成可量化的运营优势。

在能源侧,零一则选择了一条轻资产的道路。它并不自建重资产的充电网络,而是通过与特来电等伙伴合作,打通公共充电网络,利用高功率快充覆盖主流干线和城配节点。其核心逻辑在于,相信开放生态的力量,并力图将自身的价值,聚焦在软件栈所能带来的算法红利之上。

截至2025年中,零一累计交付已超700台,运营里程超过2500万公里,并完成了由自动驾驶巨头Momenta等多方参与的数亿元融资。其未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软件定义的优势,能否尽快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用户手中实实在在的、可度量的出勤率和能耗红利。

宇通重卡的现实主义哲学!“全都要”能否稳健?

与远程的单点突破和零一的技术突袭不同,宇通这位从客车领域跨界而来的王者,其在重卡赛道上的打法,则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哲学色彩。

宇通的战略,简单来说,就是不做选择题,全都要。它选择在大电量直充、底置换电和氢燃料这三条主流技术路线上,同时重兵投入,齐头并进。这种看似不聚焦的打法,其背后,是宇通强大的规模化工程能力与整体解决方案思维。

其2025款T系列产品的全系焕新,展现了其在整车轻量化和可靠性上的体系化能力。旗舰车型远界T800搭载800度电池,支持双枪1000A高功率充电,实现了一次充电500公里以上的真实运营能力。而在氢能领域,宇通2024年氢燃料重卡销量已达1649台,高居行业第一,并已完成了跨6省市、1500公里的长距离示范运行。

宇通的战略核心,不在于去赌某一条技术路线的未来,而是要确保自己有能力,为任何一个有真实需求的客户,提供当下最可靠、收益最可量化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其优势在于高确定性,尤其在需要整体方案和跨区域协同的大型项目上,其多路线战略显得尤为稳健。然而,这种重资产的打法,也意味着更高的资本开支与更复杂的协同管理。

远程的醇氢生态、零一的软件定义、宇通的多路线工程化,这三条看似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其背后,却共同指向了中国新能源重卡竞争的终局——那将是一场关乎系统能力的战争,而非单一技术的比拼。

胜负的关键,不再取决于谁的电池更大、续航更长,而是取决于由能源可得性与价格稳定性、单位载货全生命周期能耗、全天候出勤率,以及服务半径与金融供给这四大核心指标所构成的系统最优解。从这个维度看,这三家新势力,虽然打法各异,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深刻地教育和重塑着市场。它们共同推动着整个行业,从过去那种卖产品、赚差价的初级阶段,向一个更高级的、以为用户创造最大化运营价值为核心的全新时代迈进。

未来的新能源重卡市场,或许不会有唯一的王者,但真正的胜利,必将属于那些能够为不同场景下的用户,提供最可靠、最经济,也最具前瞻性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