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年:“上不愧党、下不愧兵” 的一生,从 16 岁参军到震慑越军的铁血征程
张万年将军的故事:听党指挥的好战士,战士们的贴心人
1971年9月,天刚有点转凉,当时担任127师师长的张万年,正琢磨着给战士们添点冬衣呢,突然就接到了上级的紧急命令。
电话那头的声音特别急:“你得稳住师政委,千万小心盯着他,可别让他跑了!”
虽然不知道这事儿到底是为啥,但张万年一点儿没犹豫,立马站起身,匆匆忙忙就出了门。
这个师政委到底是谁?张万年又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一、听党指挥,绝不打折扣的好战士
挂了电话,张万年知道事儿急,半点儿不敢耽误。他心里头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命令得捂严实了,马上行动,尽全力把上级交代的事儿办好。
而这个师政委,就是关光烈。
平时在部队里,张万年管带兵打仗,关光烈负责政治工作,俩人合作得挺顺的。上级突然下这命令,张万年心里也犯嘀咕——毕竟平常相处,没看出关光烈有啥不对劲的地方。
但没一会儿,张万年就把疑问压下去了,党交给的任务,必须坚决执行。
他先去了关光烈的住处,想看看对方的动静。关光烈看着挺正常,还留他坐下吃了顿便饭。张万年就借着这机会,跟关光烈聊了聊部队里的事儿,聊着聊着,自己的思路也理清了。
张万年是苦出身,小时候日子不好过。是党和军队给了他能吃饱饭、安稳活下去的地方,打了那么多仗,他早就认准了:当兵是为了人民,打仗是为了党。现在上级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说啥也得完成好。
从那以后,张万年就更留意关光烈的一举一动了,既不暴露自己的目的,又得拦住他,绝不能让他做对党和人民不利的事。
转眼到了九月下旬,上级看张万年把关光烈稳住了,又下令让他带着关光烈坐火车去郑州。
火车“轰隆隆”往前开,关光烈忍不住问张万年:“咋突然叫咱们去郑州啊?是不是出啥要紧事了?”
张万年怕他看出破绽,稳了稳神说:“说不定是那边要开会,别担心。”
这话让关光烈安了心,他看着窗外的风景慢慢变样,最后安安静静跟着张万年到了指定地点。
进了会议厅,俩人才知道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原来在张万年接到那通电话前,出了个事儿,上级在调查过程中,才紧急让张万年稳住关光烈。
关光烈之前给林彪当了几年秘书,受那起事件的影响,后来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2008年的时候去世了。
而张万年经过调查,没啥问题。事情结束后,杨得志将军还特别称赞他,说他是热爱祖国、党性极强的好同志。
二、热情可靠,把战友当家人的革命伙伴
说起来,张万年一辈子都在为党的革命事业忙活。
1928年,他出生在山东黄县(现在叫龙口市)的一个农民家庭。
那时候中原大地乱得很,老百姓没个安稳日子,张万年小时候经常带着弟弟出去讨饭,还总看见日伪军在街头欺负人。
这些事儿在他心里刻得很深,怀着救国救民的想法,16岁的张万年毫不犹豫就参了军。
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张万年成长得很快,没多久就成了听党指挥、为人民打仗的好战士。而且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人和善又有原则,待战友跟亲人似的,后来在部队里特别受战士们喜欢。
据黄卓士回忆,1953年他第一次见张万年的时候,自己还是个排级小文书,张万年已经是正营级干部了。
有一回,黄卓士去张万年工作的地方拿资料,路远,等他到的时候早就过了午饭点,当时办公室里就只剩张万年还在干活。
张万年一看见他,立马迎上来,问他路上累不累,渴不渴,还让手下人领着不认路的黄卓士先去食堂吃饭。
黄卓士吃完饭回来,张万年又担心那么多资料他一个人拿不动,找了几个战士帮他搬到车站,连他下车后怎么搬书都安排好了。
黄卓士特别感动,没想到张万年这么亲切可靠,专门过去道谢。可张万年就摆摆手,笑着说:“你大老远坐公共汽车来,一路上颠颠晃晃的,我就帮了点小忙。你赶紧把任务完成,早点回家休息才是正经事。”
后来,张万年和部队里的姑娘钟佩昭互相有了好感,结婚的时候仪式特别简单,婚后住的房子也跟战士们的住处离得很近。
张万年平时生活俭朴,从不摆官架子,在部队里口碑特别好。结婚那天,部队里的小伙子们都热热闹闹来帮忙,有人写红对联,不识字的就凑一起贴喜字,还在床铺上贴了几张红纸。
虽然婚礼简单,但气氛特别热闹。张万年听着大家打趣,也不生气,跟着一起笑,还给每个来道贺的人倒茶,婚礼就在这热闹劲儿里结束了。
1968年,上级认可了张万年在部队里的贡献,让他担任陆军第43军127师师长。127师可是大名鼎鼎的“铁军”,战斗力特别强。
接过党中央交的担子,张万年觉得肩膀上又沉又暖——这是责任,更是信任。他心里也有点担心,怕自己带不好这支队伍,但更多的是给自己鼓劲:绝不能辜负党中央的信任。
从那以后,他就全身心扑在部队建设上。琢磨着怎么带好兵、打好仗,整天整夜研究怎么改进训练任务。而且他从不搞特殊,跟战士们一起在训练场摸爬滚打,每次训练完,浑身都是汗和泥。
在张万年的带动下,127师变得更厉害了,部队建设也一直走在前面,还好几次受到中央的表扬。
名气越来越大,但张万年从不用强硬的方式折腾士兵。他觉得带兵得讲科学,不能用极端方法透支战士们的身体。他一直坚持“以德带兵”,自己先做好榜样,还特别关心手下的每一个战士。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要让士兵吃饱饭,脸上有笑容”,是真心实意关心战士们的生活和心情。
1970年,他所在的部队组织冬季大训练,张万年去现场指导,结果发现有些南方来的战士没经历过这么冷的天,冻伤了。
张万年特别心疼,觉得是自己考虑不周全。他抹了两把眼泪,赶紧扶着冻伤的战士去医务所,还当着大家的面检讨自己的不足。
不光关心战士,连战士的家人他都照顾得很周到。有一回,他去下属连队视察,听说有个战士的母亲来看儿子,却没地方住,马上找指导员了解情况。
一问才知道,是指导员安排的住处。张万年当即就批评了指导员:“战士的父母就是咱们的亲人,你怎么能让亲人睡在仓库里,多不舒服啊!”
说完,他就让那位母亲住到指导员的屋里,晚上还去战士的房间,陪母子俩一起吃了晚饭。等那位母亲要走的时候,张万年又陪着他们去车站,看着老人安全上车了,才放心回岗位工作。
张万年在任的时候,还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战士们虽然没说啥,但都记在心里,把对他和党的感激,化成了打仗的热情,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拼尽全力。
三、战功赫赫,勇往直前的大国将军
从16岁加入八路军开始,张万年就把一辈子都献给了国家。就算受了很重的伤,他也从没主动要求离开战场,一直把自己当成一把利剑,往敌人的防线里冲。
除了是听党指挥的好战士、战友们的贴心人,张万年更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将军。有人还称他是“最具实力的跨军事决策者”。
张万年还特别爱学习、爱思考,在部队当参谋的时候,对参谋业务知识记得滚瓜烂熟。彭德怀曾评价他“脑瓜像个活地图”。
年轻的时候,张万年跟着党南征北战,从抗日战争打到辽沈战役,再到抗美援朝、南疆反击战,一辈子打了大大小小几百场仗。不管是冲锋在前,还是坐镇指挥,他都浴血奋战,从没退缩过。
1947年在东北打仗的时候,天特别冷,张万年的双脚后半部分都被冻得肌肉坏死了。战友们都劝他回后方治疗,可他凭着超强的意志力,硬是坚持了下来。
就算立了这么多战功,张万年也从没骄傲过。他常说自己就是个“战场幸运儿”。
打仗哪能次次都全身而退,很多时候都是在生死边缘徘徊。
最危险的一次,是在解放鞍山的战役里。那场仗打得特别惨烈,最后战场上就剩张万年和炊事班的几个人,还在拼命阻拦敌军进攻。
所以他从不觉得自己的荣誉有多了不起,心里永远记着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兄弟——是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才换来了现在的安稳日子。
也正是因为这份念想,张万年从不停滞不前,一直反省自己、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带兵和训练的能力。
1978年,他还去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想让自己的军事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就在这一年,越南军队在我国边境不安分,党中央决定开展南疆自卫反击战。
当时还在学校学习的张万年,连家都没顾上回,直接赶到部队,带着手下的兵奔赴边境。短暂休整和训练后,他们果断出击。张万年发挥自己的战术优势,带着部队横穿越南的军事重镇,好几次迂回包抄敌人,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把越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一仗,让张万年和他的“铁军”出了名。越军只要听说张万年带兵来了,士气立马就垮了,根本没法组织起来打仗。
张万年的厉害让越南方面特别害怕,他们想尽办法想抓他,甚至还造谣说“抓到了张万年”,就为了打垮我军的士气。
可在张万年周密的部署和出色的指挥下,越南的算盘最终落了空,反而让“铁军”的战鼓声再一次响彻战场。
尾声
“上不愧党、下不愧兵”,这是张万年的人生信条。
少年时吃过的苦,让他一辈子都记着党的恩情——是党和军队在他饥寒交迫的时候,给了他一个家。所以张万年把自己的一生,都用来报效祖国、建设人民军队。
他常说,为国服务的这六十年,是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而祖国,也永远会为有这样一位真诚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感到骄傲!
最新资讯
- 2025-10-27白旗?不存在的!基恩正急着登上开往米兰的火车
- 2025-10-27还以为稳了?国乒女队最大危机来临,65分优势或一夜清零
- 2025-10-2736岁库里要打到40岁?透露延长生涯秘诀,一句话让人深思
- 2025-10-26神舟十七太空出差180天:他们都做了啥实验,身体还适应地球吗?
- 2025-10-27张万年:“上不愧党、下不愧兵” 的一生,从 16 岁参军到震慑越军的铁血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