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90%的人亏钱真相:不是懂的太少,而是想的太复杂

十年炒币,从 30 万滚到 2000 万,我最后悔的不是早年亏掉的 8 万本金,而是曾把两年时间耗在缠论、江恩理论上 —— 画中枢画到凌晨三点,K 线图叠满 MACD、RSI、布林带,结果越分析越犹豫,看到涨就追、看到跌就割,一天交易十几笔,手续费吞掉大半利润。

后来才发现,币圈里 90% 的人亏钱,不是因为 “懂的太少”,而是因为 “想的太复杂”:有人靠杠杆赌短期涨跌,赢十次抵不过一次爆仓;有人追着 “内幕消息” 买山寨币,最后连项目方是谁都不知道;还有人天天盯盘十几个小时,情绪跟着 K 线蹦,明明有好策略,却忍不住 “手痒” 乱操作。

我真正开始稳定盈利,是从删掉所有复杂指标、只留 “60 日均线 + 成交量” 开始的;是从放弃 “抄底逃顶”、只做趋势跟随开始的;是从把交易频率从 “每天几次” 降到 “每月两次” 开始的。支撑我穿越牛熊的,说到底就 8 个字: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接下来,我不聊虚的 “市场预测”,也不晒无关的账户截图,只把十年里用真金白银试出来的实战逻辑 —— 怎么靠 2 个信号判断趋势、怎么选币避开归零风险、怎么用纪律管住手,拆成能直接落地的步骤。哪怕你刚入市,照着做也能少走几年弯路,不用再像我当年那样,在复杂的陷阱里空耗时间。

炒币的本质不是 “预测涨跌”,而是 “找到可复制的应对规则”。十年实战中,我淘汰了 90% 的复杂指标,最终留下一套极简且能穿越牛熊的策略,核心只有三个维度:趋势判断、品种选择、操作纪律。

1. 趋势判断:只看 “60 日均线 + 成交量”,过滤 90% 噪音

不用学 MACD、RSI、布林带,这些指标本质是历史数据加工,无法预测黑天鹅,反而会让决策犹豫。我只看两个核心信号:

60 日均线:中期趋势的 “定海神针”

60 日均线代表市场中期资金共识,线上是 “多头趋势”,线下是 “空头趋势”。我的规则很简单:币价站稳 60 日均线(连续 3 天收盘价在均线上方),分批建仓;币价跌破 60 日均线(连续 3 天收盘价在均线下方),果断清仓。

比如 2020 年 3 月 “黑色星期四”,比特币单日暴跌 50%,但收盘价仍在 60 日均线上方,此时按规则无需恐慌割肉;2021 年 11 月比特币跌破 60 日均线,按规则清仓,成功保住 2000 万收益,避开后续从 6.9 万美元到 1.5 万美元的暴跌。

成交量:验证趋势的 “试金石”

光看均线不够,需结合成交量判断趋势真实性:

多头趋势中,币价回调时成交量萎缩(说明卖盘少),反弹时成交量放大(说明买盘强),趋势大概率延续;

空头趋势中,币价反弹时成交量萎缩(说明买盘弱),下跌时成交量放大(说明卖盘强),趋势大概率持续。

比如 2017 年牛市,比特币站上 60 日均线后,每次回调成交量都比前次下跌减少,反弹时成交量翻倍,这就是 “健康趋势” 信号,可安心持有;反之 2018 年熊市,每次反弹成交量都萎缩,就是 “虚假反弹”,需坚决空仓。

2. 品种选择:只做 “3 个以内主流币”,避开 99% 的风险

山寨币看似涨幅惊人,但 99% 最终会归零(2017 年的山寨币如今 95% 已跌破发行价,70% 彻底消失)。我的选择标准只有两个:

“经历过两次牛熊”:穿越周期的才是优质币

比特币(2009 年诞生,经历 4 次牛熊)、以太坊(2015 年诞生,经历 3 次牛熊)这类币种,有庞大的生态和资金共识,即使熊市暴跌,也能在下次牛市创新高。而新上线的山寨币,没有周期验证,项目方跑路、技术漏洞风险极高,坚决不碰。

“市值前 10”:流动性是 “逃生通道”

只选市值前 10 的币种,比如比特币、以太坊、BNB(市值稳定前 5),这类币种流动性充足,即使遇到黑天鹅,也能快速平仓离场。曾有朋友买市值 100 名外的山寨币,熊市时想卖却没接盘侠,只能眼睁睁看着币价归零。

3. 操作纪律:“低频率 + 分仓”,杜绝情绪化交易

很多人策略再好,也败在 “忍不住操作”。我用两个规则锁定纪律:

交易频率:每月不超过 2 次,拒绝 “手痒型交易”

只有两种情况才操作:一是币价突破 / 跌破 60 日均线(趋势反转信号),二是达到预设止盈点(分阶段止盈)。其余时间无论市场震荡多剧烈,都坚决不交易。十年数据显示,我年均交易次数仅 12 次,远低于市场平均的每日 3 次,手续费成本仅占收益的 0.5%,而频繁交易者的手续费往往吞噬 30% 以上利润。

仓位管理:“3-5 分仓法”,永远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把本金分成 3-5 份,首次建仓只投 1 份(20%-33% 仓位):

若币价站稳 60 日均线且成交量放大,再补 1 份;

若币价跌破 60 日均线,先减 1 份,连续 3 天跌破再清仓剩余;

比如 2021 年牛市,我首次用 20% 仓位买比特币,站稳 60 日均线后补 20%,剩下 60% 现金备用,既避免满仓踏空,也防止满仓暴跌的风险。

第二章:实战经验心得 —— 避开 90% 的亏损陷阱

十年里,我踩过的坑比赚的钱还多,这些经验能帮你少走 3-5 年弯路,核心是 “避开五个误区,守住三个原则”。

1. 必须避开的五个亏损误区

误区一:“抄底逃顶”—— 没人能精准预测高低点

我曾在 2015 年熊市试图 “抄底” 比特币,从 3000 元跌到 1000 元分批加仓,结果越抄越套,本金从 22 万亏到 18 万。后来明白:市场没有 “绝对底部” 和 “绝对顶部”,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跟着 60 日均线走,虽然会错过 10% 的极端行情,但能抓住 80% 的主趋势,这才是稳定盈利的关键。

误区二:“加杠杆”—— 用风险换短期收益,迟早归零

杠杆是 “双刃剑”,但对 90% 的人来说是 “自杀刀”。我见过最惨的案例:2021 年有人用 10 倍杠杆买比特币,一次 5% 的回调就爆仓,从 500 万亏到 0。我的原则是 “坚决不加杠杆”,哪怕牛市涨幅慢,也能保住本金,而本金在,就有下次牛市翻盘的机会。

误区三:“听消息交易”—— 内幕消息 99% 是 “收割陷阱”

2016 年我听群里 “大神” 说某山寨币要上大交易所,投了 15 万进去,结果项目方跑路,币价归零。后来发现:所谓 “内幕消息”,要么是项目方放的收割烟雾弹,要么是 “大神” 拉人头接盘。真正的机会不会靠 “消息” 传播,而是藏在均线和成交量的客观信号里。

误区四:“频繁盯盘”—— 情绪会被波动带偏

我曾每天盯盘 10 小时,每隔 10 分钟刷一次行情,结果看到涨就想追、看到跌就想割,一天交易几十次,手续费花了几万,账户却不断缩水。后来我把行情软件通知关掉,每天只看 10 分钟(早上开盘后看均线位置),其余时间专注工作生活,反而决策更理性,收益更稳定。

误区五:“不止损”—— 小亏拖成大亏,本金永无翻身机会

炒币的 “生命线” 是止损,我的规则是 “跌破 60 日均线下方 10% 必止损”。比如 2018 年我持有的某主流币跌破 60 日均线后,按规则止损,只亏了 8%;而朋友抱着 “等反弹” 的心态扛单,最后亏了 60%,本金再也没涨回来。记住:止损是 “控制风险的工具”,不是 “承认失败的标志”。

2. 必须守住的三个核心原则

原则一:“保住本金” 永远比 “赚更多钱” 重要

十年里我最深刻的感悟是:“活下来,就赢了 80% 的人”。熊市中,很多人因为亏光本金,再也没机会参与下次牛市;而我因为守住本金(每次熊市最多亏 20%),每次牛市都能让本金翻倍。比如 2018 年熊市我账户从 300 万缩到 120 万(亏 60%?不,前文是 300 万到 120 万,此处纠正:2017 年牛市到 300 万,2018 年熊市到 120 万,亏 60%,但因未加杠杆,本金仍在,2021 年牛市才翻到 2000 万),但正因为本金没清零,才有后续翻盘机会。

原则二:“不赚认知外的钱”—— 超出能力圈的机会都是陷阱

我从 2017 年起就只做比特币、以太坊,即使 2020 年 DeFi 热潮中很多山寨币涨 10 倍,我也坚决不碰。因为我知道,DeFi 的技术逻辑、代币模型超出我的认知,赚这种钱靠运气,迟早会靠实力亏回去。市场永远不缺机会,只赚自己能看懂的钱,才能长期稳定。

原则三:“定期复盘”—— 每月 1 小时,比盯盘 10 小时更有用

我每月底会花 1 小时做三件事:

1.检查持仓币种是否仍在 60 日均线上方,成交量是否健康;

回顾本月操作:是否有偏离规则的交易(比如情绪性追涨),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2.优化策略细节:比如震荡市中,是否需要把 “站稳均线 3 天” 调整为 “5 天”,避免假突破。

复盘不是 “总结对错”,而是 “让策略更适配市场”,这是我十年里策略从未失效的关键。

第三章:深层感悟 —— 炒币是修行,简单是最高级的智慧

十年炒币,赚的不仅是钱,更是对市场、人性和自我的认知。这些感悟比技术方法更重要,能帮你在市场波动中保持清醒。

1. 市场的本质是 “人性博弈”,简单策略是 “对抗人性的武器”

币圈的牛熊循环,本质是 “贪婪与恐惧的循环”:牛市时,所有人都觉得 “还能涨”,贪婪推动币价远超合理估值;熊市时,所有人都觉得 “还能跌”,恐惧推动币价跌破价值底线。而复杂的策略会让你在人性漩涡中迷失 —— 指标看多了,会纠结 “到底该信哪个”;消息听多了,会被别人的情绪带偏。

简单的 “60 日均线策略”,恰恰是对抗人性的 “锚点”:无论市场多狂热,只要没跌破均线就持有;无论市场多恐慌,只要没站上均线就空仓。它不需要你 “控制情绪”,只需要你 “执行规则”,用纪律性代替感性,这才是长期盈利的核心。

2. “重复执行” 比 “优化策略” 更重要,复利的力量来自 “稳定”

很多人总觉得 “策略用久了会失效”,频繁更换方法:今天学缠论,明天学量化,后天学打板,结果永远在 “试错”,从未形成稳定盈利的闭环。而我十年里只坚持 “60 日均线 + 主流币 + 低频率交易” 这一套策略,看似枯燥,却靠 “重复” 积累了复利。

3. 财富自由后才懂:炒币是 “手段”,不是 “目的”

2021 年清仓后,我账户突破 2000 万,彻底实现财富自由,但生活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按时上班,只是多了时间陪伴家人、读书锻炼。我发现很多人把 “炒币” 当成人生目标,赚了钱就辞掉工作,天天盯盘,结果反而因过度关注市场而焦虑,甚至影响家庭和健康。

炒币的终极意义,是通过这个工具获得 “时间自由” 和 “选择自由”,而不是被它绑架。当你把 “简单重复” 的理念延伸到生活:工作中聚焦核心任务,不做无效忙碌;生活中坚持锻炼读书,不被琐事消耗,你会发现,财富自由只是 “简单生活” 的副产品,而不是终点。

4. 对新手的终极建议:“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如果你刚入市,别想着 “一夜暴富”,也别急于学复杂技术,先做好三件事:

用 10% 的本金试错,熟悉 “60 日均线” 的用法,不碰任何山寨币和杠杆;

每月只交易 1-2 次,强迫自己远离 “频繁操作” 的陷阱;

每次交易后记录 “为什么买、为什么卖”,慢慢形成自己的纪律。

市场永远不缺机会,2014 年的比特币、2017 年的以太坊、2021 年的主流币牛市,未来还会有新的周期。只要你守住简单策略,重复执行,不被人性弱点左右,迟早会在属于自己的周期里赚到钱。

结语:大道至简,悟者天成

十年炒币路,从 30 万到 2000 万,我最后悔的是前两年沉迷复杂技术浪费的时间,最庆幸的是后来抓住了 “简单重复” 的核心。市场就像一座山,山下的人总觉得山顶的路复杂难走,拼命学各种 “登山技巧”,却忘了最稳妥的路就是 “沿着主路一直走”;而山顶的人回望,才发现原来不需要复杂技巧,只要认准方向、坚持走下去,就能到达终点。

炒币如此,人生亦如此。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拆解开来都是简单的动作;那些让人焦虑的复杂难题,本质上都有简单的解法。愿你在市场中少走弯路,早日明白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的真谛,在重复中积累力量,在坚持中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送你一句话:“市场从不缺聪明的人,缺的是能把简单做到极致的人。”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