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动作开始?中俄军舰现身美国家门口,现场一幕让美军特别警觉

中俄这支联合舰队是悄悄出海的,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一拉帆,方向直指太平洋北部。

没声没响,但美国人立刻在自家“门口”——阿留申群岛外海,把他们逮了个正着。

俄方的说法很规矩:加强合作、维护和平、保护海上经济设施。

听起来很平常,可美方第一反应不是表态,而是立刻进入“一级戒备”。原因很简单,他们发现舰队的名单对不上。

原本该参加“海上联合-2025”演习的中国841号大型潜艇支援舰,以及俄方的基洛级潜艇,不见了。

水面上的船都好说,可这两艘——一个是支援水下作战的“大后方”,一个是著名的“水下幽灵”,一起玩“消失”,这才是真让美军掉汗珠的事。

阿留申群岛的分量,美国人自己最清楚。

这片他们1867年花720万美元从俄国买下的荒凉岛链,如今是美国在太平洋北部的关键屏障。现在不光来了中俄舰队,还可能在水下有“不速之客”晃悠,这事就耐人寻味了。

841号可不是补给点饭菜那么简单,它是中国最新型潜艇支援舰,排水量两万多吨。

可以在远洋给潜艇补给、维修、换班,让潜艇长时间不露头地呆在深海。

再配合基洛级那种在声纳面前能“隐身”的噪声控制,这组合在阿拉斯加附近出现,姿势很明确。

美军怕的是啥?怕这对组合正在北极圈和阿拉斯加之间做“实地教学”。

测绘海底、收集水文、熟悉接近路线,这相当于提前为未来各种任务“打样”。

换句话说,一旦真有冲突,预警时间会被压到最短,防御圈直接被顶到自家门槛上。

而且这合作互补得很。

俄罗斯远洋潜艇厉害,可缺乏大规模保障能力;中国的远洋补给水平没问题,但极地经验还在积累。

两家这一组合,就是把俄军的“长牙”装上了中国的“翅膀”。

这就不再是一次普通的巡航。

常规演训后直接深入太平洋腹地,对中俄来说是新动作,对美国来说是新压力。

更糟糕的是,美军很清楚,一旦这种玩法成了习惯,他们将不得不在漫长的北太平洋防线上投入更多兵力。

实际上,中国海军的“破圈”迹象这几年很明显。

075两栖攻击舰的首航,就是一次近万海里的远洋任务;055万吨大驱绕行日本列岛,也已成了“常规项目”;现在又加上与俄海军在阿拉斯加外海肩并肩出现。

这些都不是单独的动作,而是同一个逻辑的一部分——逐步铺开全球航迹。

三十年前,苏联海军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能在全球大规模部署的海军。

那时的美军,几乎是想去哪就去哪。

但现在,中国海军正以每年一个中等国家总吨位的速度增长,再加上不断出现的新型舰艇,海上格局已在悄悄变样。

特别是中国在发展一套“非对称作战”组合。

从航母战斗群,到潜艇和支援舰,再到远洋补给、极地作战,这个体系拼起来,不是为了模仿美国那套,而是为自己定制。

这些在公海上的活动,美国的思路还是老样子——公海要分“我的”和“别人的”。

以19世纪“门罗主义”的逻辑,他们总想把西半球当成后院。

可随着中国海军一路北上到阿拉斯加,一路西去到印度洋,这种想法注定挡不住21世纪的海上现实。

美军在阿留申群岛的那次演训,本来只是例行任务。

但现在,中俄舰船离这个岛链最近时,已经近到用肉眼就能分辨舰型。

水下的动静,他们看不到,但肯定能想得到。

公海上,浪一直拍。

舰艇的灯光,在北太平洋寒风里若隐若现,谁也不知道海底那边,此刻有几双“眼睛”正盯着上方的航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