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眼中的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到底有没有用?利器还是纸老虎?
前言: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强国,航母是其军事战略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几十年来,美国海军的航母始终未曾担心遭受攻击。虽然苏联的反航母体系以轰炸机为主,但对美国海军而言,这种威胁就像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袭击一样,不能根本上威胁到美国航母对海权的控制。然而,自2006年“航母杀手”东风-21D弹道导弹首次进入公众视野后,它逐渐成为美国最为忌惮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武器,严重威胁到美国航母在西太平洋的自由行动。
一:中国的全球精确打击计划
1996年,美国将两个航母战斗群部署至台湾周边海域,随时准备在中国的防空体系外,利用精确打击武器攻击中国沿海地区。当时,解放军的空军主要装备老旧的歼-6战斗机,海军的051型驱逐舰也缺乏有效的防空能力,而第二炮兵更是没有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因此,中国无法对台海局势进行有效威慑,这一局势促使解放军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航母战斗群的军事威慑力。如果要遏制美国海军的干预,必须具备将军事打击投射至中国海岸线约1500公里之外的能力。构建传统的海空力量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且在大规模的海空战斗中未必能确保胜利。显然,解放军的海空力量在2020年前无法挑战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中部的主导地位。
与其与美国海军航母在正面作战中“硬碰硬”,不如采用“不对称作战”策略,通过拒止美国军舰的行动自由,争取局部的主动权。这一战略正是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理论基础。解放军自1994年起装备常规弹道导弹,首先是射程在300至500公里之间的“东风”11系列导弹,这些导弹被部署在福建和汕头的战术导弹旅。随后,安徽的战术导弹旅开始装备射程在800至1000公里之间的“东风”15和“东风”16导弹,接着,吉林通化、山东莱芜、安徽池州、云南建水、云南楚雄和新疆库尔勒等地区的战术导弹旅也相继装备了射程达到1500至2000公里的“东风”21C型导弹。此外,江西宜春、广西柳州和贵州贵阳等地也组建了3个巡航导弹旅,装备了200至500枚“长剑”-10陆基巡航导弹和1300至1800枚常规弹道导弹。
这些导弹旅的部署,使得解放军能够从中国东北、中南和东南地区发动多轮精确打击。首先,通过弹道导弹摧毁美军在东亚地区的5个空军基地(包括韩国的乌山、群山,日本的嘉手纳、横田和三泽),迫使美军飞机滞留在地面;然后,利用巡航导弹摧毁这些空军基地的机库、油料和维护设施。然而,这些导弹主要针对固定目标,对于美军航母战斗群并不能造成威胁。90年代末期,第二炮兵提出使用现有的弹道导弹进行远程反舰作战,并开始进行相关的训练。东风15型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为600公里左右,正好是美军航母的防空半径。
导弹飞行600公里大约需要5分钟,而美军航母战斗群以30节的航速在5分钟内可移动约5千米。如果在这5分钟内,导弹通过集束战斗部向航母战斗群前侧发起齐射,一次可以发射5至50枚导弹。如果多个导弹旅协同作战,便有可能摧毁航母的舰载机,或摧毁其他关键设施,迫使航母战斗群撤出威胁区域。虽然中国当时缺乏对600公里外目标进行侦察和监视的技术手段,这一新战法未能引起美国的关注,但中国军方开始着手推进“杀手锏”工程,即发展常规全球精确打击作战能力。
“杀手锏”工程的第一阶段计划在2011年完成,目标是将射程1500至2000公里的反舰弹道导弹形成作战能力。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到2015年完成,将射程延长至3000公里;第三阶段计划在2020年底前完成,射程将提高至3000公里。最后,2025年将完成全球精确打击能力。2011年12月,解放军反舰弹道导弹专家、高津少将担任第二炮兵参谋长,标志着常规全球精确打击能力的第一阶段完成。
2012年,中国在广东省韶关组建了一个常规战略打击部队,包括一个反舰弹道导弹旅、两个中程导弹旅、一个巡航导弹旅、五个支援团和一个训练基地。反舰弹道导弹旅装备了东风-21D型反舰弹道导弹,韶关距离台湾岛660公里,距离横须贺2740公里,位于“东风”21C弹道导弹的射程范围内,能够打击驻扎在日本的美军航母打击群。东风-21型导弹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研发的中程固体推进弹道导弹,而东风-21D型则是在2000年左右服役的东风-21C型的改进版。
二:美国人对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看法
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设计与东风21C弹道导弹相似,采用相同的推进系统,但其发射筒尾部取消了液压支撑结构。与东风21C的惯性制导+卫星导航系统复合制导不同,东风-21D采用的是雷达主动制导或雷达成像匹配制导。东风21C的圆概率误差为100米,打击航母时的误差范围在二三百米之间,远不足以有效命中移动中的目标。而东风-21D的设计要求更高,需要修正弹道,以确保能够在航母战斗群的防御下突破,圆概率误差可减少至10米。
这对导弹的机动性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够让航母战斗群无法预测或探测到导弹轨迹。导弹的弹头设计能够承受极高的过载机动,甚至在航母以35节的最大速度进行逃逸时,导弹依然可以在约10分钟内达到目标区域,最大偏移量不超过6海里。在2至3万米的高空,导弹会减速至约7马赫并开始使用雷达扫描海面,视角为30度的雷达能够探测到半径6至9海里的海面目标。美军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拦截方法。
2009年,美国《空军》杂志第12期发表的文章《航母被幽灵萦绕》中提到,中国的弹道导弹将严重影响美军航母的行动,迫使航母只能在远离海岸的地方部署。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罗伯特·威拉德上将接受采访时表示,东风-21D的射程至少达到1650千米,足以覆盖中美可能发生冲突的海域,这种弹道导弹的轨迹难以预测,美国目前还没有有效防御手段,因此美军航母必须保持在该射程之外。2013年,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表示东风-21D能够攻击2000英里以外的移动航空母舰,此消息引发了美国公众的广泛关注。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约翰·柏德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对东风-21D感到一定的担忧。”2010年,美国时任国防部长盖茨公开表示,东风-21D反舰导弹对美国航母构成了严重威胁,庞大的航母建设成本几乎相当于浪费。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的海军专家亨德里克斯认为,美国航母战略将面临“流产”的危机。美国战略咨询公司兰德公司发表了一份《未来航母选择》的报告,建议美国停止建造单价达130亿美元的3艘“福特”级航母,转而开发排水量为4万吨的轻型航母。
2012年12月14日,火箭军将“远望四号”航天测控船改造为靶船,安装了大量指向天空的角反射器,东风-21D一发就成功击沉了这艘万吨级测量船,这让曾对东风-21D导弹能力产生质疑的国际军事专家无言以对。从此,东风-21D也被誉为“航母杀手”。2019年6月30日,火箭军成功向南沙群岛与中沙群岛之间试射了一枚东风-21D导弹,刚刚进入南海的美军“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对此反应剧烈。
如果东风-21D的目标正是“里根”号航母战斗群,那其防御系统几乎无法拦截,航母极可能遭到摧毁。此外,火箭军并非仅仅依靠单一发射,而是通过多次批量发射,可能一次发射10枚甚至更多反舰弹道导弹,进行连续打击,直到目标完全毁坏。美军的“标准”-2 Block 4导弹根本无法应对这种密集的攻击,最终,“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只得急速向印尼东部海域撤退,直到脱离东风-21D的打击范围。美国国防部随后对此表示,东风-21D导弹在“有争议的”南海地区的发射行为令人“深感不安”。
三:更可怕的东风-26弹道导弹
与东风-21D相比,东风-26弹道导弹的出现让美军倍感震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仅将东风-26视为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的继任型号,直到2014年才意识到它具备反舰能力。东风-26弹道导弹于2015年9月首次亮相,其六轴发射车比东风-21的五轴发射车要长得多,导弹本身长14米、直径1.4米、发射重量20吨,最大射程可达到3000至4000公里,是“东风”-21D的两倍,能够覆盖关岛甚至迭戈加西亚群岛。东风-26不仅仅是“东风”-21D的升级版,更具备独特的战术意义。
它是火箭军唯一具备核常兼备打击能力的弹道导弹,平时可以携带常规弹头,而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迅速替换为核弹头。东风-26采用裸弹冷发射方式,没有采用“东风”-21导弹的发射包装筒,对发射阵地要求较低,能够在无依托机动发射的情况下,展现出超凡的生存能力与机动性。虽然东风-26比东风-21D仅长了一个车头的长度,但射程却增加了1000多千米,能够与东风-21D形成梯次火力。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系统不只是一枚导弹,而是一个涵盖侦察、通信、指挥和火力控制的作战体系。
要想使用反舰弹道导弹攻击航空母舰,首先必须获得精确的目标数据,并在发射后向导弹提供中段实时制导信息。东风-26的发射准备时间约为15分钟,飞行速度达到5000米/秒,约为14马赫,飞行至目标上空大约需要15分钟。因此,整个打击过程的时间大约为30分钟,战斗体系的反应时间最多也为30分钟。如果从确定航母位置到数据处理需要2小时,加上发射准备和飞行时间,总共需要2个半小时,而航母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航行138.9千米。如果打击不能在70分钟内完成,必须一次性发射7枚导弹,其中一枚瞄准航母原位置,其他6枚则瞄准其周围65千米范围,形成打击覆盖。这种战术可以弥补卫星重访周期过长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超地平线雷达探测距离已经达到了800至3500千米,单部雷达的覆盖面积可达560万平方千米,且不受地球曲率的影响,能够从日本到菲律宾群岛之间有效探测海面目标,精度可以达到二三十公里。中国在太空中运行的遥感卫星有30颗,其中包括4颗光学侦察卫星、4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以及2颗海洋监测卫星,这些卫星以组网方式运行。通过卫星飞越航母上空,结合之前的数据,可以推算航母的运行轨迹。同时,中国的多种电子侦察卫星通过被动接收和分析航母战斗群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并采用时差法精确测定舰船的位置、航向和航速,定位精度可达到2至3千米。此外,侦察范围涵盖关岛全境的大型无人机和陆基被动监听站,以及侦察机、侦察船、潜艇等也为反舰弹道导弹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
在浙江沿海的超视距雷达发现航母打击群的动向后,侦察卫星、无人机、水面舰艇和潜艇会立刻开始搜索和定位航母,并将相关信息传输至指挥中心。此时,位于安徽省六安的第10轰炸机师轰-6M便会投放“无侦8”型无人机,并以3马赫的速度飞行至30千米高空,突破航母编队的防空体系,实时回传情报。所有信息经过5分钟的处理,确认目标后,位于沿海的发射场就可以立即发射东风-26弹道导弹。在这一过程中,航母以30节的速度也只能移动32千米。此时,东风-26的主要威胁来自“宙斯盾”反导驱逐舰发射的“标准3”导弹以及末段拦截的“萨德”系统。
导弹在飞至航母上空时,会进行姿态调整和雷达扫描。如果处于大气层上部,并恰好位于“标准”-3导弹的150至500千米高层杀伤区内,或在22千米处正好进入“标准”-2导弹的低杀伤区内,那么导弹就会形成等离子鞘,造成“等离子隐身”,从而避开敌方雷达的探测。在55千米处,导弹减速到1200米/秒,不仅令“宙斯盾”反导系统措手不及,还能够避免敌方雷达的扫描,进一步提高突防成功率。
当导弹接近目标时,它进入螺旋状态,直至20千米处脱离螺旋进入惯性轨道,突防进入末段。此时,美方的拦截窗口时间已经缩短到17秒以下。宙斯盾系统虽然是无源相控阵体制,但“标准”-2防空导弹仍需要火控雷达持续照射目标,且“标准”-3拦截器只有在导弹飞行轨迹下方才有可能成功拦截。随着东风-26的突防,这些拦截措施几乎无法应对。
美国航母的攻击范围最多为1000千米,要进入这一范围,至少需要两天的反舰弹道导弹连续打击。在这两天时间里,美军仅能目睹反舰弹道导弹一枚接一枚的落下,无法反击。这种情况下,美军航母就像二战中的“大和”号战列舰,面对敌人无数的反舰弹道导弹攻击,最终只能像当年“大和”号那样拼死向前,直至被击沉。对于美国而言,一旦航母被命中,无论是军方、政坛还是民众,都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冲击,这对美国来说是无法承受的重大打击。相较于投资400至500亿美元的航母战斗群,即便要发射50枚反舰弹道导弹才能打沉一艘航母,也算得上是非常划算的。
四:结论
显而易见,中国的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对美国航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些反舰弹道导弹的威胁面前,美国航母就像中世纪骑士面对21世纪的狙击手一样脆弱。这使得美国在亚洲地区利用航母战斗群干涉中国事务的成本迅速增加。高昂的代价和低成功率使得美国航母不得不对进入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深感威胁,从而不敢轻易采取行动。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最新资讯
- 2025-07-29小说:废柴哥哥被嘲拖油瓶十年后觉醒异能护妹狂魔谁敢动她试试
- 2025-07-29《欢乐颂》原著:谭宗明的无心之言,早已暴露他不娶安迪的原因
- 2025-07-29单飞27年,朱时茂成了陈佩斯的“救命稻草”,原来他们俩从未改变
- 2025-07-29莉莉丝赶个晚集,错失良机?
- 2025-07-29赛季末冲刺指南:球球大作战秩序之书高效获取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