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开国大典现场播音员丁一岚辟谣:毛主席压根没说过这句话

前言:

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最重要时刻,一丝一毫都不能出现错误,为了确保全世界华人第一时间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确保开国大典的画面和声音能够第一时间传达到世界各地。

能让全世界听众身临其境。毛主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非常严谨且重要的。

到底是什么样的言论,让当时开国大典现场播音员丁一岚直接站出来辟谣表示,毛主席压根没说过这句话?

而这句话又是哪句话呢?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事件缘由:

时间来到1997年,此时76岁早已退休的丁一岚被诊断患上了尿毒症,无法下床的她,每日在病房里面除了养病,就是输液。

这天正在病床上休息的丁一岚感觉周围寂静的环境以及空荡荡的病房非常的让她无聊,便打开了电视机,节目里面当时正在播放一个智力竞赛的综艺节目。

节目里面主持人提出问题,参赛的选手们进行抢答。这时主持人在节目里面提出:毛主席在开国大典开始时说了什么话?

参赛选手们纷纷抢答,有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还有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随后主持人揭晓了答案,并说毛主席当时在开国大典上面说了两句话,一句是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另一句就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看到这里后,丁一岚不经注意起来,在她的的印象当中,毛主席当时并没有在开国大典上面说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

因为她就是开国大典当时的现场播音员, 当时她就在离天安门城楼不远的观礼台进行实况转播,对于毛主席当时的讲话的录音内容,她听了一遍又一遍,不可能出现错误。

于是丁一岚第二天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北京电视台,信中明确的指出了毛主席当年并没有说过那句话,希望电视台能够改正,减少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

后来抱着严谨的态度,丁一岚又在《北京晚报》上面发表,自己是当时开国大典的亲历者,毛主席并没有在开国大典上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句话,亲自为开国大典辟谣。

追忆往昔:

而早在1949年6月30日,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人民”这个词进行了专门阐述,他说:“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这个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中国人”这三个字不仅包含了以上范围,还涵盖着众多海内外的华人华侨等。

所以毛主席不可能在开国大典那么重大的场合下,说出非常不严谨的话。

做事严谨不仅是丁一岚更是老一辈共产党党员的行为方式,就像毛主席,当年毛主席对重大问题采取的都是极为严谨的态度,往往经过党内外充分的民主讨论,集思广益之后,才在最后达成完全一致。

1940年12月,当时的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苏维埃后期的错误“实际上是路线错误”,会上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毛泽东也没有坚持,并且在随后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时局与政策的指示中没有用路线错误的字眼。

此后通过编辑党的历史文献,特别是《六大以来》一书的编辑出版,多数领导同志才认识到苏维埃后期的确存在路线错误。

毛泽东后来曾说:“像路线这样的思想问题,短期是不能解决的,要很长时间,要用很科学的很有说服力的语言才能说服人,单单大喊大叫‘打倒’是不行的。”

还有毛主席深知土改面临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建议大家一定要多研究,多商量,打通思想,整齐步伐,组成一条伟大的反封建统一战线,就可以领导和帮助人民搞好土改。

毛主席对待土地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也表现出了极为严谨的态度。他首先从政策上进行了充分思考和审慎的决策,认为在新形势下的土地改革,对象依旧是地主阶级,这是不变的。土地改革要依靠的力量是贫农和雇农,团结的力量是中农,这也是不变的。问题是该怎样对待富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主张对富农和地主加以区别对待;抗日战争胜利后,实行“一般不变动富农的土地”的政策,使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但这个政策很快就被发动起来的群众给冲破了,随后实行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富农土地被平分。

建国后,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和平建设的新时期到来,毛主席在访苏联前提出,要慎重对待富农问题,要把地主和富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毛主席还是决定多听听地方上,尤其是各大区和省负责人的意见。

比较理想的政策是,既能适当满足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又能够中立和团结富农。各地回电都表示同意中立富农,

于是6月28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6月30日由毛主席发布命令公布施行。从这一法令的出台可以看出,毛主席对重大问题采取的都是非常严谨的态度跟处理推进方式。

严谨态度:

毛主席严谨做事不仅是为了解和掌握基层情况,更是把它视为同各级干部沟通、交流的重要时机,并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和超凡的谈吐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表率,成为各级干部效仿、学习的典范。

毛主席的决策过程也值得我们学习。他强调了调查和研究的重要性,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不轻言决策,而是通过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确保自己的决策是可行的。这种严谨的态度反映了他的谦虚和智慧。

结语:

这些小小的故事,反映了毛主席的博大胸怀、全局思维、严谨决策和慈悲心,这种关心他人、为人民着想的品质,贯穿了毛主席一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位伟大领袖的品质和智慧。

以身作则,让毛主席成为一名无愧于群众信任的国家领袖。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启示:无论身处何地,保持严谨、朴素、守正、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真正赢得人心,成就伟业。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