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次谈判破碎,日本对美亮出汽车底牌,美要对日本再加关税
特朗普一句“日本汽车卖不动美国”,撕开了美日贸易谈判的遮羞布。 这场持续两个月的拉锯战里,日本宁可冒着被加征35%关税的风险,也不愿松口让美国车大举进入市场。 背后藏着怎样的利益博弈?
汽车关税,日本经济的生死线
日本每年向美国出口137万辆汽车,占其总出口额的34%。 如果特朗普真把关税提到35%,日本汽车产业可能面临13万亿日元的损失,相当于日本两年GDP的零头。558万汽车相关从业者将面临失业风险,从生产线工人到4S店销售都逃不过冲击。
日本硬气是有底气的,美国车在日本根本卖不动。 日本街头常见的是省油小巧的日系车,美国大排量SUV因为油耗高、价格贵,连1%的市场份额都抢不到。 石破茂讽刺美国车“左舵耗油”,其实戳中了美国车企的软肋:他们根本不了解日本消费者的需求。
农业保护,自民党的选票生死战
日本参议院选举在即,农业保护成了自民党的红线。 美国要求日本进口更多大豆、玉米,日本农民早被美国低价农产品逼得快活不下去了。 2024年日本“大米荒”期间,政府不得不动用储备粮,这时候开放美国大米进口无异于政治自杀。
石破茂在党内面临巨大压力,自民党元老们警告他:“牺牲农业换汽车出口,等于把选票拱手让人。 ”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显示,如果美国农产品全面进入,日本本土大米价格可能暴跌40%,直接冲击300万农户的生计。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为何失效?
特朗普团队原以为,用“对等关税”就能逼日本就范。 他们反复强调日本对美贸易顺差高达9.3万亿日元,却选择性忽视日本企业每年在美国投资创造的40万个就业岗位。 打脸的是,日本抛售的美债规模超过1.1万亿美元,随时可能成为反制筹码。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7次访美,连美国财长贝森特的门都没见到。 特朗普放话“不考虑延长谈判期限”,日本根本不吃这套。 石破茂公开质疑:“美国到底想谈什么? 是汽车关税?还是想让我们放弃稀土供应链? ”
中日合作,日本的新“逃生通道”
就在美日僵持不下时,中日关系悄然升温。 2024年中日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连续17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关键的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加速,双方在氢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已进入实质阶段。
日本智库报告显示,如果中日韩建成自贸区,将形成占全球30%GDP的超级市场。 这对被美国“卡脖子”的日本来说极具吸引力。 微妙的是,日本开始限制对美稀土出口,转而扩大对华供应,这既是应对美国施压,也是在为中国新能源产业“输血”。
全球供应链的蝴蝶效应
美日谈判破裂的影响正在扩散。 韩国车企趁机扩大在美市场份额,现代汽车宣布投资50亿美元扩建得州工厂;东南亚国家则担忧日本供应链转移,越南紧急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日企。
资本市场反应更剧烈:丰田、本田股价一个月内下跌8%,中国新能源汽车板块逆势上涨12%。 摩根士丹利警告,如果美国对日汽车关税落地,全球汽车产业链可能迎来新一轮洗牌。
日本民众的态度转变
街头采访显示,68%的日本民众认为“美国不可信任”。 大阪的电器店老板山田说:“特朗普说加税就加税,我们店里的美国进口家电都积压了,现在只能主推国产型号。 ”现实的是,日本旅游业遭受重创,赴美旅游签证通过率骤降40%,更多人选择来中国海南购物。
这种民意变化迫使日本政府调整策略。 经济产业省悄悄放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进口限制,文部科学省则增加了中文教学在中小学的比重,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正在为“后美国时代”布局。
汽车工厂里的暗战
在丰田九州工厂,生产线正在悄然调整。 原本专供美国市场的凯美瑞车型,开始增加面向中国和东南亚的配置。 工厂负责人坦言:“美国市场不确定性太大,我们必须分散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日产与东风汽车合资的新能源电池厂提前半年投产,这是日本车企首次在中国建设核心零部件基地。
美国商会急得跳脚,警告“日本此举将破坏供应链稳定”。 日本企业家们心里有数:与其被美国关税掐住喉咙,不如抓住中国市场的增长红利。 三菱UFJ银行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每增长1%,就能抵消日本对美出口下降0.8%的影响。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最新资讯
- 2025-07-18社保基金逆势“捡面包”:桃李跌出黄金坑的四个逻辑
- 2025-07-18国家推动超充基建布局,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 2025-07-18「中邮晨报」20250707
- 2025-07-17言情小说《重生年代,撩个大佬好发家》如何能撩到常年单身的你
- 2025-07-17什么发膜便宜又好用——新手必看选购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