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走了,孙东旭也走了,俞敏洪的宿命?

2025年11月6日,大佬俞敏洪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声明,正式宣布孙东旭离开东方甄选。他用自己一贯温和的口吻写道:“没有东旭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奋斗,就不可能有东方甄选的发展和今天。 ”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这位搭档的认可与不舍,甚至希望他“未来适当的时候回到管理岗位”。

这已是俞敏洪数十年创业生涯中,又一次与核心人才分道扬镳。从新东方时代的徐小平、王强、罗永浩、陈向东,到东方甄选的董宇辉、孙东旭,新东方系的企业似乎陷入了一种“流水的牛人,铁打的老俞”的怪圈。

一、“中国合伙人”散伙

1993年,俞敏洪创办新东方,随后邀请徐小平、王强回国加盟,形成“新东方三驾马车”。 三人的创业故事被拍成电影《中国合伙人》,但电影播出时,现实中的三驾马车早已散架。

徐小平曾给俞敏洪写信痛陈新东方面临五大危机,直言新东方“缺乏创新”,而俞敏洪多次公开表达“上市后悔论”,认为上市让新东方从人情味机构变成被财报驱动的公司。

2014年,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离职。 他曾被俞敏洪称为“新东方变革最合适的人选”,但离职后迅速创办跟谁学(高途集团),直接与新东方竞争,并于2019年上市,市值一度超过新东方。

二、转型成功背后

2021年“双减”政策后,新东方市值蒸发超2000亿。 俞敏洪带领公司转型直播电商,创立东方甄选。 孙东旭临危受命担任CEO,从搭建供应链到打造董宇辉IP,带领东方甄选杀出重围。

但2023年12月的“小作文风波”将内部矛盾彻底暴露。 小编与董宇辉粉丝的冲突公开化,孙东旭在直播中的回应引发争议,最终被免去CEO职务。 俞敏洪选择保全董宇辉,为其成立新公司,并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形容彼此关系。

然而,仅半年后,董宇辉以7659万元带走“与辉同行”独立运营。 董宇辉离职次日,东方甄选股价暴跌25%,市值蒸发近百亿。

三、俞敏洪的管理困局

俞敏洪对人才的态度源于早期创业经历。一位教逻辑学的老师因课程只有他能教,便要挟涨课时费。 此事成为转折点,俞敏洪从此要求每门课程培训备用老师,并延伸出“首位淘汰制”。

这种“备胎思维”在董宇辉事件中再次凸显。 为削弱对单一网红的依赖,东方甄选试图培养多网红矩阵,反而激化矛盾。 俞敏洪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中承认:“我比较软弱,不愿意硬碰硬;容易过分宽容”。

此外,俞敏洪频繁用“教育情怀”“文化坚守”等道德化叙事包装商业决策。 例如,在“小作文风波”中,他公开称“小编缺乏职业精神”,将内部管理问题转化为道德批判,被指“用情怀掩盖利益计算”。

四、传统管理与新业态

直播电商行业依赖个人IP,但新东方延续了传统的层级管理结构。 顿顿等网红离职时,内部规定被批“呆板生硬”,如限制网红接私活、缺乏弹性激励。

相比之下,华为等企业通过轮值CEO、员工持股等制度稳定核心团队, 俞敏洪曾向王石求教接班人制度,却未能落实有效的权力过渡设计。 任正非的观点或许点明关键:“人才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

62岁的俞敏洪再次全面接管东方甄选的日常运营, 这一次,他身边既无孙东旭的运营能力,也无董宇辉的流量加持。 历史重复的不仅是人才离去的情节,还有那位始终在培养接班人、却始终独自掌舵的“老船长”的身影。

#热点观察家第14期#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