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美战略预言家宣布:美国称霸时代已终结,世界格局巨变

哈佛大学的讲堂,本该是思想碰撞的圣地,空气里都弥漫着知识的醇香。可就在这么个地方,前拜登政府的国安大脑杰克·沙利文,却扔下了一句让整个精英圈层都为之沉默的断言。他冷静得近乎冷酷,仿佛在宣告一个自然法则:“美国称霸世界的时代,从现在起,正式结束了。”

这话的分量,非同小可。它不是某个政客退休后的牢骚,更不是酒后吐的真言。这声音,来自曾距离权力心脏最近的人之一,是他对这个纷乱世界的一次彻底复盘。这既是对残酷现实的低头,也是对未知未来的默认。问题来了,如果那个掌舵世界几十年的老大哥真的要“金盆洗手”了,这世界未来的牌桌上,谁来当那个发牌的人?

高墙内外两重天

沙利文的这番话,与其说是演讲,不如说是一份迟来的“战略投降备忘录”。通篇没有了过去那种虚张声势的狠话,反而像是一场对内心的深刻解剖。他不动声色地列出了一连串失控的指标,从科技到经济,从美元到军队,字字句句,都指向了一个冰冷的结论:美国那套玩了几十年的旧剧本,真的演不下去了。

故事的开篇,得从2018年说起。那一年,特朗普政府像一个焦虑的工程师,试图用双手去阻挡时代的洪水,在中国面前拼了命地筑起高墙。技术封锁、贸易大棒、金融绞索,几乎把冷战时期的工具箱翻了个底朝天。可几年折腾下来,洪水非但没被堵住,反而冲出了新的河道,那个筑墙的人,却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亲手砌起的高墙里,进退失据。

败得最惨烈、也最没面子的,就是科技战场。当年那场针对华为的极限绞杀,曾被白宫看作是“一招制敌”的妙计。断芯片、封系统、拉着盟友满世界围堵,恨不得把中国彻底锁死在一个“高科技孤岛”上,永远在产业链的下游打零工。然而,生活永远比剧本更魔幻。

华为不但没死,自家的芯片还硬生生地搞出了量产。中国的5G基站,不知不觉间已经铺满了超过450万个,重点区域早就实现了无缝覆盖。而同一时间,美国还在为主要城市的骨干网建设扯皮。更别提,当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着“土特产”回家时,C919大飞机也已经开始在蓝天上画出自己的商业航线了。

三大支柱的裂缝声

沙利文显然比谁都清楚这一切。他在演讲中几乎是坦白,美国一度自信地认为,只要死死攥住全球科技链的那串“总钥匙”,就能永远当世界的房东。但他们算错了一点,中国压根就没想过去抢那串旧钥匙,人家选择回家给自己造了一扇全新的门。曾经那些让人窒息的“卡脖子”,反而倒逼出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内部循环系统,也让全世界看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自主可控”。

如果说技术围堵的失败是战略上的傲慢,那贸易战的结局,简直就是一出用真金白银写成的黑色幽默。特朗普总统挥舞的关税大棒,最初喊着要“让制造业回流”,要“平衡逆差”,结果呢?到了2024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依旧高悬在1.2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上,比开打前还难看。

而那些增加的关税成本,超过九成,最终都悄无声息地转嫁到了美国自家的老百姓和企业头上。普通人的账单越来越厚,企业的供应链一天比一天乱。最讽刺的是,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995年的16.5%一路跌到了2023年的10.3%,而同一时期,中国的制造业体量,已经是美国的整整三倍。

贸易上的力不从心,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危机,来自美国赖以称霸世界的三根定海神针——美元、军力和盟友圈,如今,这三根柱子竟都传来了“嘎吱”作响的声音。

谁是房间里的大人

美元,这部曾经可以无限印钞的全球提款机,正在因为严重透支而濒临信用破产。截至今年9月,美国国债总额已经冲破33万亿美元的大关,超过了GDP的120%。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欠钱问题了,这是一场关乎信用的慢性崩塌。

“去美元化”,早已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多国饭桌上的现实议题。沙特开始在与中国的石油交易里,大大方方地用上了人民币;阿联酋干脆在迪拜建起了中东的人民币清算中心。美元在全球结算中的占比,已经悄悄跌破了55%,创下了20年来的新低。

军事上,美国虽然还维持着全球第一的军费,但仗打得越来越不体面。从阿富汗那场堪称狼狈的撤军开始,全世界的盟友都看傻了眼。更让华盛顿闹心的是,盟友们的心思也活络了。德国嘴上喊着要“脱钩”,转身就和中国签了核能合作大单。印度总理莫迪,更是有过四次拒接特朗普电话的“光辉事迹”。欧盟也公开喊话,我们不会闭着眼睛跟你走极端。

一份皮尤中心的调查,或许更能刺痛华盛顿的神经:超过六成的发展中国家,明确表示希望减少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并且认为,中国才是未来那个更靠谱的经济伙伴。沙利文罕见地承认了一个事实,在世界很多角落,美国正被看作是“全球最大的麻烦制造者”,而中国,却意外地被视为“房间里最冷静的那个成年人”。

结语

回过头来,再细品沙利文在哈佛讲台上的那番话,或许更能理解其中的苦涩与清醒。他说“美国称霸的时代结束了”,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哀叹,而是一次痛苦的战略预警。他看到了一个帝国的惯性已经走到了尽头,也看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合作逻辑,正在世界的另一端悄然生长。

美国的战略困境,根子不在于输掉了某一场贸易战,或是某一次技术封锁,而是输给了自己的旧思维。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里,它习惯了用霸权和拳头去解决问题,但这个世界,早已不是那个样子了。全球格局,不再是单极的棋盘,而是一个多方力量盘根错节的复杂网络。

这个时代,不再需要一个发号施令的“世界警察”,而是需要更多平等的“合作伙伴”。美国可以选择继续活在旧剧本里,扮演那个日渐孤独的霸主,也可以尝试着走下高台,学着去参与一部新剧本的合写。毕竟,称霸的旧世界已经翻篇,一个共治的新时代,正在悄然写下它的第一章。谁能先读懂这一章,谁才能在未来的牌局中,为自己找到一个体面的位置。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