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崩盘!外资撤退美元收割,亚洲新星将步日本后尘彻底倒下?

十年前,东南亚有个国家,那叫一个风光。它被全球捧成“亚洲新星”,所有人的目光都往那儿瞧。

经济增速快得惊人,一度冲到百分之六七,把全球平均水平甩在后面。国际上的钱跟闻到肉味儿似的,一股脑儿往里冲。

那几年,光外资就吸了145亿美元,比五年前足足翻了一番还多。那时候,它真是资本眼里的香饽饽。

靠什么呢?无非是便宜的劳动力、低廉的土地租金,还有政府给的各种优惠政策。这些都成了它经济腾飞的垫脚石。

想想看,十年前,这国家的工人成本只有中国的一半。年轻人多得是,二十五岁以下的占大头,平均年龄才三十二岁半。

十五到六十四岁的人口,占了总人口将近三分之二。这简直就是给制造业量身定制的“人力银行”,又便宜又充足。

三星、英特尔、富士康这些跨国大厂,眼睛都亮了,纷纷跑来建厂投资。一时间,工厂遍地开花,出口额蹭蹭往上涨。

亚洲新星,昙花一现?

可热闹背后,其实藏着隐忧。这些工厂,大都是老外投钱建的,本土企业参与度不高,赚的也少。

经济命脉过度依赖外资,就像把鸡蛋都放在别人的篮子里,风险可想而知。这颗“雷”,早早就埋下了。

举个例子,光一家外资企业,就能占到这国家出口总额的将近三成。而整个制造业里,外资贡献的产值高达六成。

尤其在电子产品这块儿,外资更是绝对的主导。这种高度外向型的经济结构,一旦外部环境有点风吹草动,就得跟着抖三抖。

这国家擅长的,主要集中在服装、简单的电子产品和日常用品这些低附加值的产业。说白了,就是赚个辛苦钱。

高端技术和自主品牌?抱歉,还没影儿呢。它依然高度依赖外资的技术和市场。GDP增速再好看,也遮不住结构性问题越来越大的窟窿。

外资撤退,一地鸡毛

全球经济风云突变,外部冲击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瞬间就把这国家经济的脆弱面暴露无遗。好日子,好像一下子就到头了。

2022年,美国为了压制国内高通胀,大手一挥,激进加息。这一招,直接把全球大量的美元吸回了美国,去买美债。

对这国家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它太依赖外资了,美元一走,外汇储备哗哗地往下掉。

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也跟着大幅贬值。三年前,两万两千越南盾能换一美元,可到了今年八月,得两万六千越南盾才行。

本币一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立马飞涨,工业生产成本跟着飙升。很多工厂受不了,只能减产,甚至关门。

工人失业,GDP增速也明显下滑。曾经的经济奇迹,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让人看着心疼。

屋漏偏逢连夜雨,贸易战的阴霾也飘到了这国家头顶。美国开始对它的商品加征额外关税。

这些关税可不只针对普通商品,连那些从这国家“转口”出去的货,也一并征税。这国家想跟美国求情,结果没用。

经过几个月的艰难谈判,今年七月,这国家最终还是屈服了,签下了一份更苛刻的协议。

美国虽然同意减少一部分直接关税,但对转口商品的增税措施却更严格了。这下可好,很多在这国家投资的外国企业心里发慌。

大家一看情况不对,纷纷选择把资金和工厂往外挪。当初外资带来的繁荣景象,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泡影。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国家还背着沉重外债,外债占GDP的比例高达七成。本币像坐过山车一样,让工厂和企业苦不堪言。

它一直想得到美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可美国就是不松口。这让它的出口商品在西方市场处处受限。

有些货甚至要反复检查,销售越来越难。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紧巴。

日本老路,可别再走

这国家现在的处境,跟几十年前的日本,简直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是一段血淋淋的教训。

1985年“广场协议”一签,日元立马大幅升值,美元贬值。短短两年,美元兑日元从1:240直接跳到1:120。

日元升值太快,日本的出口企业被狠狠地打击了。紧接着,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眼看就要爆掉。

1990年,日本政府为了抑制泡沫,加息了。结果呢?股市和房地产一夜崩盘,日本从此跌入“失去的二十年”。

可当年日本再惨,人家在半导体和汽车领域,有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家底儿厚着呢。

所以,即便被美国打压后经济衰退,日本也能凭着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慢慢熬过来,逐步调整。

可这国家呢?它还没来得及建立日本那样的工业和技术根基。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得远。

要是它还执迷不悟,不改变过度依赖外资的老路,那它可能真要成为亚洲第一个“倒下”的国家。

一旦陷入重大经济危机,后果可能不像日本那样,还能勉强维持。它很可能彻底失去发展动力,掉进一个爬不出来的泥潭。

到时候,失业率飙升,社会不稳定,外债压力更大,货币持续贬值……想想都让人后怕。

这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经济模式,一旦遇到外部冲击,它的抵抗力远不如当年的日本,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自救,还得靠自己

面对这么多困境,这国家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赶紧稳住并加强跟中国的合作。这是眼下最靠谱的“救命稻草”。

2024年,这国家跟中国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260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5%。看样子,未来几年还会继续扩大。

这种紧密的贸易关系,对这国家的经济来说,无疑是重要的支撑。就像在风雨中,找到了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国家也跟中国有密切合作。制造业要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命根子。

可这国家在电力供应和交通运输上,短板还很多。加强跟中国的合作,把这些基础打牢,能大大缓解它的发展压力。

同时,这国家的企业可以承接来自中国的订单进行生产,为本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就像是输血,能暂时缓解危机。

但话说回来,跟中国的合作,只能缓解燃眉之急。那些深层次的问题,最终还得靠它自己去解决。

它模仿中国模式,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可过度依赖外资的弊病,现在已经暴露无遗。

这国家对美国示好,那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困难还没解除。如果未来美国政策继续收紧,它在国际上的资源和选择会少很多。

它想独自突围,短期内靠美国已经不现实了。必须加强跟中国的合作,光靠从美国争取好处,这条路已经走到头了。

外部环境变幻莫测,自身又缺乏内生动力,这国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短期跟美国签协议或许能解渴,但长期稳定发展,还得靠内外兼修。

笔者以为

在如今这个变幻莫测的国际大环境下,这国家能不能找到自己的路,扛住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全看它自己的本事了。

它在经济发展上确实迈出了大步,可这种模式的脆弱性,在国际大变局中暴露得一览无余。

未来能不能成功转型,摆脱对老路的依赖,抵御住全球金融的狂风暴雨,将是它面临的巨大考验。唯有内外兼修,才能化解危机,真正实现长久发展。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