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林彪三次违抗军令,东北野战军36小时攻下锦州城

1948年10月2日深夜,哈尔滨,林彪的指挥部内电报声戛然而止。

此时毛泽东三封加急电报接连飞至,严令“必须在10月5日前拿下锦州”!

然而,彪却伫立在辽西走廊的军用地图前,目光凝重,手指不时在“撤离锦州,转兵回攻长春”的作战草案上徘徊,桌边烟灰缸里,七支烟蒂犹带火星,静静诉说着他内心的挣扎。

01

西柏坡的夜晚静悄悄的,只有远处山上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了这份宁静。

中央政治局会议室里,灯光昏黄,毛泽东手里拿着铅笔,在地图上锦州的位置上,一圈又一圈地画着。

每画一圈他的眉头就皱得更紧一分,眼神里满是凝重。

“锦州,这是东北的大门啊,咱们必须得把它拿下来!”

说着他的拳头重重地砸在了桌面上,茶碗里的水溅了出来,有几滴正好落在了地图上锦州的位置。

朱德从地图前转过身,看着毛泽东,神情严肃。

“主席,林彪那边来消息了,说廖耀湘兵团现在动向不明,他建议咱们先打长春。”

毛泽东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手里的铅笔在桌面上轻轻地敲击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长春?那只是围困而已。锦州,这才是决战的关键啊!”

他站起身在屋子里慢慢地踱了几步,然后停下脚步,语气坚定地说:“不把锦州拿下来,蒋介石随时都能从海上增援,那咱们在东北的胜利就不算彻底。”

刘少奇坐在一旁,手里翻看着从东北发来的战报,眉头紧锁。

“主席,林彪担心的也有他的道理。锦州这地方,确实不好打,范汉杰在那里经营了那么久,工事肯定很坚固。”

“再不好打,咱们也得打!”

毛泽东拿起桌上的电报稿纸,拿起笔认真地写道:“攻锦部队必须在10月5日前突破城防,这个命令不能有误。东北的全局,就看这一战了。”

他写完,停下笔,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希望林彪同志能坚决执行,不能有任何动摇。”

周恩来接过电报稿,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已经深夜两点了。

“主席,现在都这么晚了,要不等天亮了再发?”

“不行!不能等!立即发报!”

毛泽东的声音很坚决,没有丝毫犹豫:“战机不等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关键。”

三个小时后,这封加急电报通过延安,转发到了哈尔滨。

电波在东北的夜空中划过,带着西柏坡窑洞里那份坚定的意志。

哈尔滨,林彪的指挥部设在一座俄式建筑里,这里曾经是沙俄时期的领事馆。

林彪接到电报的时候,正在研究侦察报告,桌子上摆着十几份不同部队发来的情报。

侦察科长王效明刚从锦州前线回来,军装上还沾着泥土,靴子上的血迹已经干涸,看起来十分疲惫。

他站在沙盘前,指着锦州的城防工事,对林彪说:“司令员,范汉杰这次是真的下了血本了。”

“哦?具体说说。”

林彪放下手中的电报,走到沙盘前,认真地听着。

“锦州城周围挖了三道壕沟,每道都有一人多深,咱们的战士想要靠近,很难。”

王效明用教鞭指着沙盘,详细地介绍着:“这里有十二座炮台,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咱们的山炮很难摧毁它们。”

“那火力配置呢?”林彪继续追问。

“机枪阵地有四十多个,交叉射击,几乎没有死角。”

王效明的声音有些沉重,他顿了顿,接着说:“而且范汉杰还从沈阳调来了两个团的精锐,都是他的老部队,战斗力很强。”

林彪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绕着沙盘走了一圈,仔细地看着沙盘上的每一个细节。

锦州,就像一个浑身长满尖刺的刺猬,让人难以靠近。

他打开作战日志,在10月2日的页面上认真地写下:“攻锦如同虎口拔牙,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敌军火力配置密集,我军缺乏重炮支援,这一战,不好打啊。”

笔尖在纸上停顿了很久,墨迹都晕开了一小片。

林彪又补充了一行字:“长春守军现在士气低落,或许,咱们应该先打长春?”

正在这时指挥部外面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

国民党空军的B-25轰炸机正在对锦州城外的解放军炮兵阵地进行轰炸。

林彪走到窗口望出去,只见东南方向火光冲天,爆炸声不断传来。

通讯参谋跑进来报告,脸上还有汗珠:“司令员,三纵炮兵一营损失过半,营长王大力阵亡了。”

林彪的手握成了拳头,指节都泛白了。

王大力是老红军了,跟着他从江西走到陕北,又从陕北打到东北,立下了不少战功。

可是现在却死在了锦州城下。

“其他部队情况怎么样?”林彪强忍着悲痛问道。

“二纵在义县受阻了,敌军的增援部队已经到达了。”

参谋继续报告:“一纵在塔山构筑工事,但是工程进度很慢,因为那里的土质太硬了,挖掘起来很困难。”

林彪走到窗前,看着远处天空中的火光,听着那隆隆的炮声,心里十分沉重。

锦州方向的炮声不断传来,像是雷声在地平线上滚动。

“长春那边情况怎么样?”林彪转过身,问参谋长刘亚楼。

刘亚楼放下手中的电话说:“郑洞国部今天又试探性突围了,但是被咱们一个连就打退了他们一个团。长春守军现在士气确实不高。”

“那粮食情况呢?”林彪继续追问。

“据内线报告,长春城内存粮只够维持半个月了。”

刘亚楼指着墙上的长春地图说:“曾泽生已经暗中派人联系我们了,准备起义。”

林彪在屋子里慢慢地踱了几步,每一步都很慢,很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长春已经被围困两个多月了,城内粮食告急,国民党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的态度也开始松动了。

相比之下锦州的范汉杰还在加固工事,廖耀湘的十万兵团也随时可能增援过来。

“老林,你在犹豫什么呢?”

罗荣桓走了过来,他刚刚处理完政治部的工作,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我在想,如果咱们先打长春,会不会更稳妥一些?”

林彪停下脚步,看着罗荣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长春守军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锦州还是一块硬骨头,不好啃。”

罗荣桓摇摇头说:“主席的战略意图已经很明确了,锦州是关键。不把锦州拿下来,就切断不了东北敌军的海上退路,那咱们在东北的胜利就不算彻底。”

“可是硬攻锦州,咱们的伤亡会很大啊。”

林彪看着沙盘上的锦州,心里十分担忧:“而且廖耀湘的兵团还在旁边虎视眈眈的,咱们不能不防啊。”

就在这时电台响了起来。

是西柏坡的回电,译电员快速地记录着。

02

10月3日凌晨,林彪独自坐在指挥部的电台前。

指挥部里其他人都去休息了,四周安静得只能听到挂钟的滴答声。

他微微弓着背,眉头紧锁,面前的桌子上堆着几份作战地图和文件。

桌上那盏老式台灯发出昏黄的光,照在他瘦削的脸上,投下一片阴影。

他伸手拿起纸和笔,开始拟定给中央的电报。

每写一个字,他都要停下来,仔细斟酌用词,手指在纸上轻轻敲打,似乎在思考更合适的表达。

“中央军委:经过这段时间的详细侦察和反复研究,我建议先攻打长春,锦州那边可以暂缓。

理由如下:第一,长春的守军现在士气很低落,粮食也不足,我们可以速战速决。

第二,锦州的敌军火力强大,工事坚固,如果我们强攻,恐怕损失会过重。

第三,曾泽生部有起义的意向,这个时机我们不能错过。

请中央考虑我的建议。”

写完后林彪又逐字逐句地读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和错误后,叫来值班的电台员,让他把电报发出去。

电波穿越夜空,带着东北战场指挥员的忧虑,一路传向西柏坡。

电报发出后,林彪没有离开,而是坐在指挥部里等待回复。

他时不时地看看手表,又望望窗外,心里七上八下的。

毛泽东会同意我的建议吗?还是会坚持原来的计划?

他心里没有底,只能默默地等待。

清晨六点,政委罗荣桓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情报。

“老林,彰武方向有新情况。”

“哦?什么情况?”

林彪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眼神中透露出紧张和关注。

“东野一纵在彰武遇到了阻碍,新五军正在向锦州增援。”

罗荣桓把情报放在桌上,继续说道:“而且敌人的增援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看来蒋介石是真的着急了。”

林彪仔细看了看情报,眉头皱得更紧了。

新五军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

如果他们增援到锦州,那攻城的难度就更大了。

“还有别的消息吗?”林彪抬头问道。

“廖耀湘兵团也有异动,好像在向西移动。”

罗荣桓指着地图说:“如果他们真的要增援锦州,那我们就要面临两面夹击的局面了。”

林彪看了看手表,距离电报发出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

西柏坡那边怎么还没有回复?

他心里有些焦急,又有些不安。

就在这时电台突然响了起来。

是西柏坡的回电!

电报员快速记录着电文,然后把电报递给林彪。

林彪接过电报,一看内容,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此方案绝对不可行!锦州是东北的咽喉要地,不拿下锦州,东北就永远无法安宁。希望林彪同志坚决执行原定计划,不要再有动摇。”

电报的语气非常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林彪把电报放在桌上,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在屋子里静静地站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主席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罗荣桓看了看电报说道。

“我知道主席的意思,但战场上的情况太复杂了。”

林彪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地图上划过,继续说道:“你看长春被围困的第新七军和六十军总共有十万人,但粮食只够维持半个月了。而锦州的范汉杰有八万精兵,还有廖耀湘的十万兵团可以随时增援。”

“那你打算怎么办?”罗荣桓问道。

林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盯着地图看,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长春就像一个已经熟透的苹果,随时可能掉下来。

而锦州却像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拿下。

“老林,你在想什么呢?”罗荣桓注意到林彪的神情有些凝重便问道。

“我在想长春的守军现在士气低落,正是我们围点打援的好机会。”

林彪用红铅笔在长春周围画了一圈说道:“如果我们先打长春,廖耀湘肯定会来救援,我们可以在运动中歼灭他。这样既拿下了长春,又消灭了廖耀湘,岂不是一举两得?”

罗荣桓摇摇头,说道:“主席的战略眼光比我们看得远。锦州是海上门户,不拿下锦州,蒋介石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海上增援。到那时我们在东北的胜利就不彻底了。”

“可是打锦州的风险太大了。”

林彪的手指在锦州城防图上划过,说道:“范汉杰经营锦州这么久,城防工事非常坚固。我们缺乏重炮,如果强攻的话,伤亡会很惨重的。”

外面传来汽车的声音,是各纵队的联络员来送报告了。

每天这个时候,各部队都要向指挥部汇报前一天的战况和当天的作战计划。

参谋长刘亚楼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几份报告。

“司令员,这是各纵队的战况报告。”林彪接过报告,一份一份地仔细看起来。

一纵在塔山的工事构筑进展缓慢,二纵在义县遭遇了敌人的顽强抵抗,三纵在锦州城下也损失不小。

看完报告林彪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攻打锦州的计划遇到的困难比预想中要大得多。

03

10月4日上午,哈尔滨的天空阴沉沉的,云层压得很低,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似乎一场雨即将落下。

林彪正坐在指挥部的桌子前,全神贯注地研究着敌情分析资料。

突然情报参谋急匆匆地跑进指挥部,脚步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响亮。

“司令员,廖耀湘兵团突然往西边去了!”参谋喘着粗气,脸上满是紧张的神情。

林彪立刻放下手中的资料,迅速站起身,快步走到沙盘前。

“具体位置在哪?他们有多少兵力?”林彪神情严肃,眼神紧紧盯着沙盘。

“在新立屯一带,兵力大概有四个师,而且装备都挺精良的。”

情报参谋一边说着,一边在沙盘上准确地标出廖耀湘兵团的位置,“他们移动速度很快,看这方向,很可能是要去增援锦州。”

林彪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手指在沙盘上从新立屯的位置缓缓划向锦州。

这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不到八十公里,按照廖耀湘兵团的行军速度,最多两天就能到达锦州。

“还有其他情报吗?”林彪问道,声音低沉而沉稳。

“有。”参谋又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电报,“沈阳方面也有动静,卫立煌调集了两个师的预备队,看样子是准备增援辽西。”

林彪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如果廖耀湘真的要去增援锦州,那么东野正在攻打锦州的部队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到那时,不仅锦州拿不下来,已经投入战斗的部队还有可能被敌人包围。

这时罗荣桓走了过来,他看了看沙盘,然后对林彪说:“老林,主席多次强调,攻打锦州这件事刻不容缓,不能拖啊。”

林彪叹了口气,有些焦急地说:“可是如果廖耀湘的兵团到了,我们就被动了。那可是十万精兵啊,不是十万头猪,战斗力不容小觑。”

“那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罗荣桓看着林彪,等待他的回答。

林彪在沙盘前慢慢地踱了几步,思考了一会儿后说:“我看不如改变作战计划,先打黑山、大虎山,把廖耀湘的增援路线切断。这样既能阻止他去增援锦州,又能为我们争取一些时间。”

刘亚楼听到这话,也走了过来,他皱着眉头说:“司令员,这等于又改变了作战计划啊,之前已经制定好的计划,现在突然改变,会不会有问题?”

林彪停下脚步,指着沙盘上的黑山、大虎山,认真地说:“情况发生了变化,计划当然也要跟着变。兵法里都说了,用兵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我们不能死守着一个计划不放,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当天下午林彪召集各纵队司令员开作战会议。

一纵司令员李天佑、二纵司令员刘震、三纵司令员韩先楚、四纵司令员吴克华都陆续来到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大家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神情十分严肃。

林彪站在沙盘前,表情凝重地说:“各位,情况有变化了。廖耀湘兵团往西边去了,我们的攻锦计划需要做一些调整。”

韩先楚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司令员,我们三纵已经到了锦州城下了,官兵们的士气非常高。昨天夜里我们的突击队都已经摸到城墙根了,这时候改变计划,会不会影响士气啊?”

林彪手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大声说:“士气高是好事,但打仗也要讲究战术。如果廖耀湘从背后包抄过来,我们可就全完了,到时候别说攻下锦州,连我们自己的部队都可能保不住。”

李天佑也站起来说:“司令员,我们一纵在塔山构筑的工事已经初具规模了。如果现在改变计划,之前做的这些工作不就白费了吗?”

林彪站起身,在会议室里来回走了几步,然后停下来说:“工事可以重新构筑,但是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我决定了,改变计划,先打黑山、大虎山,切断敌人的增援路线。”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大家都低着头,心里有些不安。

这是第二次改变攻锦计划了,每个人都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刘震犹豫了一下,还是站起来说:“司令员,中央的指示很明确,要我们集中力量攻打锦州,现在突然改变计划,中央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林彪看着刘震,声音沉重地说:“我知道中央的指示,但我也要对战士们的生命负责。如果明知道前面是死路一条,还要带着战士们往前冲,那不是勇敢,那是愚蠢。”

散会后各纵队司令员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各自的部队。

刘亚楼立即走到电台前,给中央发了一封电报:“林总决定调整部署,先打黑山、大虎山,阻止敌人增援,请中央指示。”

发完电报,刘亚楼看了看林彪,有些担忧地问:“老林,你这样做,中央会怎么想啊?会不会批评我们?”

林彪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天空,缓缓地说:“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打仗不是下棋,不能光在纸上谈兵。现在廖耀湘兵团往西边去了,如果我们还死守原来的计划,那就是拿战士们的生命开玩笑。”

夜幕降临哈尔滨的指挥部里灯火通明。

每个人都在紧张地等待着西柏坡的回电,心里都有些忐忑不安。

04

10月4日深夜,西柏坡的电台一直忙碌不停,滴滴答答的电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毛泽东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三份从东北发来的电报。

第一份是林彪之前建议先打长春的电报。

毛泽东看着这份电报,心里有些无奈,他知道林彪有自己的考虑,但先打长春并不符合当前的战略布局。

第二份是关于廖耀湘兵团西进的情报。

毛泽东仔细地看着这份情报,心里在快速地分析着局势。

廖耀湘兵团的动向对锦州之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必须认真对待。

第三份是林彪决定改打黑山、大虎山的电报。

毛泽东把这三份电报放在一起,反复看了好几遍,脑海里不断地思考着各种可能的情况。

办公室里只有他一个人,一盏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在墙壁上投下他长长的影子。

“锦州之战关系到整个东北的局势,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锦州!”毛泽东自言自语道,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他重新拿起笔,在纸上认真地写道:“如不能按期攻克锦州,东北全局将陷入被动。廖耀湘兵团西进正说明敌人心虚,我军应抓住这个战机,坚决攻克锦州。”

写完后他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补充了一句:“此令一经下达,不得再有任何改变。”

毛泽东放下笔,将电报递给一旁的周恩来,周恩来快速浏览后,面色凝重地点点头:“主席,此令一下,东北的局势将迎来关键转折,只是林彪那边……”

毛泽东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但战略目标不能动摇。锦州必须拿下,这是东北解放的关键一步。立即将电报发往哈尔滨。”

电波再次划破夜空,带着中央的坚定决心,向着哈尔滨疾驰而去。此时,哈尔滨指挥部里,林彪依旧站在窗前,眼神有些游离,心中满是纠结。他深知中央对攻打锦州的决心,可战场上的种种困难又让他犹豫不决。

“司令员,电报!”通讯参谋的声音打破了指挥部里的寂静。林彪猛地转身,快步走到通讯参谋身边,接过电报。当他看到电报上那不容置疑的语气时,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主席还是坚持让我们攻打锦州……”林彪喃喃自语道,手中的电报微微颤抖。罗荣桓和刘亚楼也围了过来,看着电报上的内容,三人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儿,罗荣桓率先打破沉默:“老林,主席的分析很有道理。廖耀湘兵团西进,正说明他们心里害怕,我们这个时候更应该坚定信心,按照原计划攻打锦州。”

林彪皱着眉头,缓缓说道:“我何尝不知道主席的意图,可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太复杂了。锦州的城防如此坚固,我们的部队缺乏重炮,强攻的话伤亡太大。而且廖耀湘的兵团随时可能增援过来,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刘亚楼沉思片刻后说:“司令员,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评估一下作战计划?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能减少伤亡,又能拿下锦州。”

林彪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思考着刘亚楼的话。突然,他停下脚步,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不行,我们不能再犹豫了。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不能辜负中央的期望。传我命令,各纵队立即调整部署,全力攻打锦州!”

随着林彪的一声令下,东北野战军迅速行动起来。然而,就在部队准备发起进攻的时候,新的情况又出现了。10月5日凌晨,侦察部队传来紧急情报:锦州城内的敌军突然加强了火力配置,并且在城墙上增设了多个机枪阵地。同时,廖耀湘兵团的行军速度加快,预计将在一天后到达锦州附近。

这个情报让林彪刚刚坚定的决心再次动摇起来。他看着地图上的锦州和廖耀湘兵团的位置,心中充满了忧虑。“如果现在强攻锦州,我们的部队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廖耀湘的兵团一到,我们就会被包围,到时候想撤都来不及。”林彪对罗荣桓和刘亚楼说道。

罗荣桓看着林彪,严肃地说:“老林,这个时候我们不能退缩。主席已经明确表示,锦州必须拿下。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就改变计划,否则会贻误战机。”

林彪咬了咬牙,说:“我知道,可是战士们的生命不能白白牺牲。我再考虑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

就在这时,林彪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再次向中央发去电报,请求暂停攻打锦州,先集中兵力消灭廖耀湘兵团,然后再回过头来攻打锦州。这已经是林彪第三次违抗毛泽东的军令了。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愤怒地拍了一下桌子:“林彪这是怎么了?怎么如此犹豫不决!锦州之战刻不容缓,哪能说停就停!”

周恩来连忙安慰道:“主席,林彪也是担心部队的伤亡和战场的形势。不过,锦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还是得让他坚定信心。”

毛泽东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重新拿起笔,给林彪回电:“锦州必须立即攻打,不得有任何拖延。廖耀湘兵团虽然有威胁,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战术安排来应对。你要相信部队的战斗力,坚决执行命令!”

发完电报后,毛泽东对周恩来说:“给东北野战军发电,鼓励他们奋勇作战,拿下锦州。同时,让华北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做好配合,牵制住其他国民党军队,为锦州之战创造有利条件。”

此时,距离锦州总攻的时间已经不到36小时了。林彪收到毛泽东的回电后,知道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他深吸一口气,对身边的将领们说:“同志们,中央的命令已经明确,我们必须坚决执行。锦州之战关系到东北的解放,关系到全国的解放,我们不能退缩,也不能畏惧。传我命令,各纵队立即做好总攻准备,10月6日凌晨,向锦州发起全面进攻!”

随着林彪的命令下达,东北野战军的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摩拳擦掌,士气高昂,决心拿下锦州这个东北的大门。

10月6日凌晨,天色还未完全亮透,锦州城外已经炮声隆隆。东北野战军的炮兵部队首先对锦州城发起了猛烈的轰击,一时间,锦州城内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在炮火的掩护下,步兵部队迅速向锦州城发起冲锋。

然而,锦州城的防御远比想象中要坚固。敌军的机枪阵地疯狂扫射,给冲锋的战士们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但战士们并没有退缩,他们前赴后继,冒着敌人的炮火,一步步向城墙靠近。

林彪站在指挥部的沙盘前,紧紧盯着锦州的方向,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他不断地询问前线的战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战部署。

“报告司令员,三纵已经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

“报告司令员,二纵正在向敌人核心阵地推进!”

随着一个个好消息传来,林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但他知道,战斗还远远没有结束,廖耀湘的兵团随时可能增援过来。

就在这时,侦察部队传来情报:廖耀湘兵团在距离锦州不到五十公里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似乎在观望战局。这个情报让林彪心中一喜,他知道,这是中央的战略部署起到了作用。其他战场的牵制让廖耀湘不敢轻易增援锦州。

“好!这是个好机会!”林彪兴奋地说,“传我命令,各纵队加大攻击力度,务必在廖耀湘兵团反应过来之前拿下锦州!”

在林彪的指挥下,东北野战军的战士们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经过36小时的激烈战斗,10月7日清晨,锦州城终于被攻克。红旗在锦州城头高高飘扬,战士们的欢呼声回荡在城市的上空。

锦州的攻克,切断了东北敌军的海上退路,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彪站在锦州城头,望着这片用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央战略决策的正确性。而毛泽东在西柏坡得知锦州攻克的消息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东北的解放已经指日可待。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