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号吨位不如中国 076,这法国航母真够寒酸的

2025年7月19日,巴黎的一场印太战略论坛上,法国海军上将面对满场记者,语气凝重地回忆三个月前的一幕:"在相当于地中海四分之三面积的南海海域,30到40艘中国海军大型战舰密集排列,山东舰航母横亘在航线中央——我们已为任何情况做好战斗准备。 "这番看似强硬的宣言,却掩盖不住后续透露的细节:法国航母战斗群最终绕开台湾海峡,停靠在了琉球群岛。

这支代号"克莱蒙梭2025"的舰队,承载着法国重返亚太的野心。 2025年3月,4.2万吨的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率领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等7艘舰艇,浩浩荡荡从土伦港启程。 这是1960年以来法国航母首次闯入太平洋,军官团高调宣称要"重申法国在关键利益区域的存在"。

航程伊始就充满戏剧性。 穿越东地中海时,俄军苏-35战机呼啸着从戴高乐号甲板上方掠过低空;进入红海后,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威胁迫使舰队全速通过危险区。而当他们驶入吕宋海峡,真正的震撼才刚刚开始——一艘中国海军054A型护卫舰悄然贴近,最近时距离法国航母不足500米,像影子般死死咬住编队。

南海的场面更让法军瞠目。 卫星图像显示,055型万吨驱逐舰、022导弹快艇、水下潜伏的核潜艇以及山东舰航母战斗群,组成密不透风的"钢铁罗网",将法国舰队围在核心。 更微妙的是,一艘中国医疗船在附近游弋,船舷上"救死扶伤"四个大字让法国军官哭笑不得。

法国海军上将坚称中国军舰"彬彬有礼",全程未发警告。 他将其解读为"对独立大国的尊重",甚至自夸:"正是戴高乐号代表的庞大力量避免了冲突。 "但私下里,军官们透露了截然不同的压力:"中国有能力封锁航道,让我们无法通过。"这种矛盾在装备对比前暴露无遗:戴高乐号满载排水量仅4.25万吨,甚至不及中国076型两栖攻击舰;其搭载的24架"阵风-M"战斗机,此前在印巴冲突中曾被巴基斯坦的歼-10CE击落。

而横亘在法国舰队面前的山东舰,满载排水量超5万吨,搭载36架歼-15重型舰载机。 更让法国人窒息的是数据对比——中国海军一年下水的舰艇吨位达33万吨,几乎相当于整个法国海军的体量。

法国原计划高调穿越台湾海峡"宣示航行自由",却在最后关头改道停靠冲绳。 军官解释"穿越没有意义"的说辞,与三个月前法国护卫舰穿越台海时被媒体吹捧为"勇敢行动"形成辛辣反差。 真实原因写在雷达屏幕上:当40艘战舰的坐标点密密麻麻覆盖海图时,任何挑衅都成了奢望。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海军的"冷处理"策略。 尽管法军舰艇多次进入专属经济区,中方始终通过无线电喊话和跟踪监视等专业方式应对,未发生摩擦。 这种沉默反而形成更强威慑——山东舰甲板上整齐排列的歼-15战机,无声宣告着制空权的归属;055驱逐舰的垂发系统装载的鹰击-21导弹,射程远超法国同类武器三倍。

法国此行带着精心设计的剧本:在印度洋与印度举行双航母演习,在南海访问菲律宾并联合美日菲军演,高呼"捍卫共同价值观"。 但当美军空袭也门时,法国舰队却选择绕道,未做任何干预。 这种选择性"强硬",暴露了其战略投机本质。

戴高乐号的技术短板加剧了尴尬。 为省钱安装的核潜艇反应堆,导致航母最大航速仅25节,弹射器缩短25%,连续弹射五次就会蒸汽不足。 无风天气下,"阵风"战机甚至无法满载起飞——这些缺陷在南海对峙中成为致命弱点。

法国军官试图用外交辞令粉饰窘境:"中国没发警告是因对美法态度不同。 "但军事观察家一语道破:当你的对手年造舰吨位等于你全部家当,所谓"尊重"不过是实力碾压后的从容。此刻的南海,40艘战舰的引擎声胜过千言万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