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达成。不是,篮网你养蛊呢?

篮网这个夏天可真是忙得脚不沾地,刚用现金从老鹰手里买下15号秀科比·巴夫金,转头又签了个中国香港出生的混血中锋大卫·莫卡。

这操作看得人直挠头——别的球队都在精简阵容备战新赛季,篮网倒好,愣是把大名单塞到19人,活像菜市场大妈在打折季疯狂扫货。

巴夫金上赛季在老鹰场均就5分2篮板的数据寒碜得像大学篮球联赛替补,篮网居然真金白银砸钱买人。

球迷们都在嘀咕:这哥们儿值几个钱?

怕不是总经理手机里存着老鹰老板的裸照吧?

更绝的是签下的大卫·莫卡,发展联盟场均4分4篮板的成绩单比小区篮球赛MVP还磕碜,但架不住人家有中国香港户口本。

眼瞅着十月份NBA中国赛就要开打,篮网这算盘打得太平洋对岸都听见响——曾凡博加莫卡,活脱脱就是给中国球迷准备的"特供大礼包"。

现在篮网队更衣室挤得跟春运火车站似的,19份正式合同加上2个双向球员,训练营合同都能凑两桌麻将。按照NBA规定开赛前得裁到15人,那几个拿着非保障合同的球员现在睡觉都得睁只眼。基翁·约翰逊和杰伦·威尔逊的部分保障合同看着就像定时炸弹,泰瑞斯·马丁和德鲁·蒂米更惨,无保障合同揣在兜里跟揣着张超市临期优惠券似的。最惨的是曾凡博和莫卡,两个拿着训练营合同的难兄难弟要抢最后一个双向名额,这剧情比选秀大会还刺激。

看看隔壁摆烂的兄弟球队,爵士和奇才躺平任嘲的模样多潇洒。人家爵士夏天最大的动作是给球馆咖啡厅换了新菜单,奇才干脆连吉祥物都懒得换新衣服。反观篮网这边,管理层活像得了多动症,签约裁人比网红换男朋友还勤快。八月底刚把双向合同的埃夫布翁万扫地出门,没几天又签下利尔德填坑,这套操作行云流水得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在玩真人版NBA2K。

ESPN最新发布的战力预测直接把篮网钉在倒数第三的耻辱柱上,排在前面的是破罐子破摔的奇才和彻底躺倒的爵士。这就很魔幻了——忙活一夏天的球队比彻底摆烂的也就强那么一丢丢,活像熬夜复习整晚结果考试就比交白卷的多考五分。更讽刺的是,当中国赛对阵表刚公布时,篮网阵容还没这么群魔乱舞,现在这套"联合国军团"往上海球场一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打世界杯预选赛。

要说篮网没点小心思谁也不信。自从蔡老板接手后,这支球队对中国市场的野心都快写在脸上了。当年林书豪的"林疯狂"让篮网尝到甜头,现在签下曾凡博和莫卡,摆明是要复刻姚明时代的火箭效应。可惜现在NBA的中国情结早不是十几年前的光景,球迷们见多识广得很——您要真有心开发市场,倒是先把球队战绩整明白啊?别整得跟某些网红餐厅似的,装修得花里胡哨,端上桌的菜却齁咸。

看看篮网球迷论坛都快成段子集散地了。有人吐槽管理层在玩真人版"饥饿游戏",19个球员最后只能活下来15个;还有人算账说这些操作省下的奢侈税都够买支WNBA球队。最损的是那个说篮网在搞"篮球版变形记"的,把各队不要的球员收集起来,准备拍真人秀《走进布鲁克林》。倒是训练馆里的球员们心态挺好,反正NBA没有降级制度,再烂也就是个乐透区,万一被交易说不定还能去个季后赛球队。

距离新赛季开打还有段时间,篮网这套"养蛊式"建队到底能炼出什么怪物谁也说不好。说不定真能像武侠小说里写的,一堆毒虫互相吞噬最后养出个蛊王?不过现实不是小说,NBA历史上靠堆人数逆袭的案例比中彩票还少。现在最期待的反倒是中国赛,当曾凡博和莫卡同时出现在上海球场的聚光灯下,不知道主场球迷该给谁加油——这场景,跟让重庆人选择火锅底料一样纠结。

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没法给你提供什么投资方面的建议哈。要是有侵权的情况,你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就行啦。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