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最大耻辱中条山之战:东方马其诺防线,咋就塌了?

国军最大耻辱中条山之战:东方马其诺防线,咋就塌了?

要说咱们中国近代史上,哪场仗打得最让人憋屈,那中条山战役绝对算得上一个。每每读到这段历史,我这心里头就堵得慌,那感觉,真不是滋味。

这地方,山西南边,黄河北岸,那可是华北的最后一道屏障。当时的人给它起了个特响亮的名号,叫“东方马其诺防线”。听着是挺唬人,可这名号本身,就透着一股子不祥的预兆。

您想想,法国那条马其诺防线,最后啥下场?德国人压根没从正面硬啃,绕个道,整个防线就成了一堆没用的钢铁水泥。咱们这个“东方马其诺”,最后也犯了同样的毛病,而且,败得更惨,更窝囊。

当时守在中条山的是卫立煌将军的第一战区,几十万大军往那一摆,看着是铜墙铁壁。蒋介石在重庆也是信心满满,觉得日本人啃不动这块硬骨头。

可问题是,兵家最忌讳的就是把棋下死了。几十万人,就那么直挺挺地摆在一条狭长的山脉里,南北宽度就那么几十公里,东西拉得老长。这阵势,说白了,就像把一堆鸡蛋全放进了一个又长又窄的篮子里,人家一敲两头,中间再一掐,全完蛋。

日本人那边呢?那可真是把咱们研究透了。他们搞出来一个战术,叫“篦梳战术”,也叫“囚笼战术”。这名字听着文雅,下手可黑着呢。

啥叫“篦梳”?就是跟梳子似的,从你防线的薄弱处插进去,然后横着一梳,就把你的部队一块一块地分割开,让你首尾不能相顾,指挥系统瞬间瘫痪。

1941年5月,日本人动手了。他们没跟咱们客气,集结了十多万精锐,飞机大炮开路,那架势就是要一口吞掉中条山。

战役一打响,咱们这边立马就蒙了。通讯线路被炸断,各个军、师之间瞬间就成了睁眼瞎,谁也联系不上谁。指挥部发出的命令,前线根本收不到;前线的紧急求援,后方也一无所知。

日本人的穿插部队,那叫一个狠。他们专挑咱们防线的结合部、山间小路下手,动作快得跟鬼魅一样。很多国民党军队的士兵,甚至是在睡梦中,就发现日本兵已经摸到了自己的指挥部跟前。

整个战场,乱成了一锅粥。几十万大军,被日本人用那把“梳子”给梳理得七零八落,分割包围成一个个孤立无援的小块。

这时候,最能体现中国军人血性的一幕幕上演了。没说的,打!弹药打光了,就用刺刀拼,用石头砸。好多部队,整营整团地打到最后一个人,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第三军的军长唐淮源将军,被围在悬山一带,突围无望。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在给总司令留下“现在情况险恶,环境险恶,我决心与中条山共存亡”的遗言后,举枪自尽,壮烈殉国。

还有新27师师长王竣,在台寨村带着残部跟日军巷战,最后时刻,他让部下把所有手榴弹捆在自己身上,冲向敌群,巨响过后,血肉横飞。

这样的英雄,在那场战役里,太多了。他们的牺牲,惊天地,泣鬼神。

可英雄的血,却没能挽回战局的崩塌。整个战役,前后不到一个月,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被俘三万五千人,阵亡四万两千人,各种武器装备丢了无数。整个中条山防线,土崩瓦解。

蒋介石在重庆听到战报,气得浑身发抖,在日记里写下八个字:“抗战史最大之耻辱”。

说句实在话,这仗败得不冤。咱们的战略思想出了大问题。总想着构筑坚固防线,跟敌人打阵地战,可人家日本人早就把运动战、穿插战玩得炉火纯青了。你守株待兔,人家偏偏不从你设想的地方来。

再加上当时军队内部派系林立,指挥不统一,装备落后,情报工作更是差得离谱。日本人要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役,咱们事前竟然没得到多少有价值的情报。这仗,还没开打,其实就已经输了一半。

如今,咱们再去中条山,能看到抗战纪念馆。后辈们去那里,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当然是必须的,我们不能忘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魂。

但我觉得,光是缅怀和感动,还不够。我们更应该从那场惨败中,咂摸出点别的味道来。历史这面镜子,不光能照出英雄的光辉,更能照出我们曾经犯下的致命错误。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真理;但思想僵化,战术呆板,同样会挨打,而且会挨得更惨。那段历史,就像一剂苦药,难以下咽,但它能治病,能让我们警醒,永远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