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远当上品牌大使,妈妈现身力挺,球迷点赞真实故事
在乒乓球这个光鲜亮丽的世界里,赢家永远最耀眼,冠军仿佛头顶光环、随时可上热搜。不过,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看看那些“不完美”的故事。最近,林高远成为薇诺娜品牌活力大使,一夜之间从球场杀到直播间,粉丝们刷屏“打到80岁”。想想这场面,不禁让人鼻子一酸:原来,赢得大家喜欢的未必总是冠军。
林妈妈也出现在直播间里,遥望台下,儿子在聚光灯下并非“世界第一”,更别谈三大赛冠军,但却赢下一众真情守候的心。甚至有球迷在评论区这样写道:“积分不是枷锁,排名不是桎梏,无论什么位置,我都会为你线下加油。”在乒乓球场这样的竞争环境里,成功似乎成了唯一标签,但林高远证明——还有另一种答案。
是的,他不是天降紫薇星的樊振东,没王楚钦的热度,最近还被世界排名的数字追着跑。但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双打神”常年身兼三项,搭档换了一茬又一茬,依然能与樊振东问鼎亚锦赛,也能与马龙合体击败樊振东和王楚钦?林高远的职业生涯里,缺的是运气,不缺的是拼劲和韧性。
不如就从头说起。2009年,14岁的林高远入选国家队,但那时的中国乒乓球人才辈出,“天才”二字早烂大街。16年过去,少年已长成青年,他用汗水陪跑在最残酷的内卷队伍里。诚然,天赋能让人成为流星,但努力和坚持其实更辛苦。林高远熬过高光,也啃过被吐槽“掉链子”的艰难时刻。训练再苦,舆论再恶,他都坚持下来。他说:“乒乓球是圆的,所以我还有机会。”这句貌不惊人的口头禅,比任何豪言都来得实际。
有人说林高远更像我们这些普通人,踏实、努力,却总是差那么临门一脚,错失聚光灯。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能在他身上看到自身的投影。没有教科书般的“主角光环”,更多的是拼命咬牙的艰难。比如杭州亚运会混双决赛,他拎着球拍飚到场边,左手受伤就换右手打,为的只是救一个球。镜头里他的微笑略带释然,既有得意、更有对得失的轻松。他是队里仅次于马龙的“老大哥”,但他依旧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到了2024年澳门世界杯,林高远的人生终于迎来离冠军最近的一刻。半决赛直落四局碾压张本智和,决赛中更是一度大比分3:0领先马龙。看似胜券在握,却又差那么一点。这场大战,是两个从低谷中走出来的人之间的较量。龙队整个奥运周期也只收获一个单项冠军,两人比的是意志,更是坚韧。乒乓球总说是两个人的辩证统一。没人崩,不见精彩。那天的林高远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属实让人动容。
不是所有人都生来就是冠军。林高远的名字,或许无法印在冠军榜最顶端,却总能印在懂得努力和不服输的心里。他失败过,被误解过,也曾被认为“没有大心脏”,甚至成为网络攻击的靶子。但哪个成年人不是这样?被生活刁难过,被命运嘲笑过,始终没选择摆烂。这种勇气,比一枚奖牌贵重许多。
林高远在微博上曾写:“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允许自己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开始!”人生哪有完美剧本,允许自己的迟钝与失误,允许断电重启,允许愿景的事与愿违。成长,无非是不停和自己和解,在残缺里学会释怀,然后带着伤痕继续热爱,并且拼命绽放。没人规定,只能赢一次。
也许,下一个冠军就会是林高远,也许不会。但可以肯定,他已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那是面对人生与失败时不放弃的咬牙,坚持,和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排名不是桎梏,拼过就值。林高远的故事,是给所有普通人看的不完美励志剧本。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最新资讯
- 2025-08-13血色拳台:当荣耀与生命在12回合后定格
- 2025-08-13林高远当上品牌大使,妈妈现身力挺,球迷点赞真实故事
- 2025-08-13沙特大师赛精彩纷呈,冷门不断爆冷,球迷直呼过瘾
- 2025-08-12蓄热式生活垃圾热解炉发电设备
- 2025-08-12江西回收小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