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纪连海”还能引领科技股上涨吗?估值和增长成谜

对于A股的投资者来说,估计今年没有人不知道“易中天”和“纪连海”!“易中天” 代表光模块领域的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纪连海” 则指代 AI 芯片与服务器领域的寒武纪、工业富联、海光信息。这两大组合近期因算力需求爆发而成为市场焦点,其能否持续引领科技股上涨,让我们从基本面和估值进行综合分析:

一、市场戏称的本质:算力产业链的结构性机会

易中天组合:光模块的全球竞争力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作为全球光模块及光器件龙头,深度绑定英伟达、亚马逊等国际巨头,在 800G 及 1.6T 高速光模块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2025 年上半年,新易盛净利润同比增长 327%-385%,中际旭创增长 52%-86%,天孚通信增长 167%-187%。其上涨逻辑源于全球 AI 算力基建的爆发式需求,尤其是 OpenAI 与甲骨文签署的 3000 亿美元云服务合同,直接刺激光模块订单激增。

纪连海组合:国产替代的核心标的

寒武纪:作为 “国产英伟达”,2025 年一季度营收暴增 4230%,净利润扭亏为盈,其思元系列芯片已应用于多个国家级 AI 项目。

工业富联:从传统代工厂转型为英伟达 GB200 液冷服务器独家供应商,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 38.6%,市值突破 1.2 万亿元。

海光信息:国产 x86 架构 CPU 领军者,三年净利润暴涨 78 倍,深度受益于党政、金融等领域的信创替代。

二、估值泡沫与技术壁垒

估值风险:部分标的存在透支预期寒武纪市盈率一度高达 4006 倍,尽管 2025 年上半年业绩亮眼,但其研发投入占比从上年同期的 690% 骤降至 15.85%,后续技术迭代能力存疑。光模块企业虽业绩确定性强,但 800G 产品毛利率已从 40% 左右下滑至 30%,需警惕价格战风险。

技术壁垒:国际巨头的压制与国产替代瓶颈英伟达 H20 芯片虽面临断供,但其 DGX GH200 系统仍保持领先优势。国产芯片在算力密度、生态兼容性上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例如寒武纪思元 370 芯片算力仅为英伟达 H100 的 1/3。此外,EUV 光刻机等核心设备的进口限制,制约了国产芯片制程的进一步突破。

三、投资建议:聚焦核心龙头,警惕估值分化

高弹性标的:寒武纪、工业富联寒武纪需关注其与阿里云、华为等企业的合作进展,工业富联可跟踪英伟达 GH200 液冷服务器的量产进度。两者均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稳健配置:中际旭创、海光信息中际旭创凭借 800G 光模块的全球龙头地位和低估值(PE 约 30 倍),适合长期持有;海光信息作为 x86 架构国产化代表,在信创招标中具备确定性优势。

风险规避:警惕概念炒作与业绩变脸部分蹭算力概念的企业(如非核心光模块供应商、未量产 AI 芯片企业)可能面临回调压力。建议优先选择有明确订单和技术壁垒的龙头股。

结论

“纪连海” 和 “易中天” 组合本质上是算力产业链结构性机会的缩影。在 AI 算力需求爆发和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两大组合中的核心龙头企业(如中际旭创、工业富联)具备持续上涨的基本面支撑。然而,高估值和技术壁垒可能导致板块内部出现分化,投资者需聚焦业绩兑现能力强、技术迭代快的标的,同时警惕短期情绪过热带来的波动风险。中长期来看,算力产业链仍将是科技股行情的主线,但需密切跟踪政策变化和国际技术动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