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专家断言:美国倾巢而出也难胜中国,或输得很惨
今年7月,韩国的军事专家金大中在首尔国防论坛上主动透露一个让人震惊的观点:如果美国和中国在亚太地区打起来的话,就算美军动用所有的11艘航母,中国在自己本土作战,那也能让美国军队吃不了兜着走,败得很惨。
这番看似令人吃惊的说法,实际上是基于四个方面的冷静分析:导弹技术的差距、工业实力的悬殊、经济关系的纠缠,以及盟友网络的脆弱。
金大中的分析直指美军要害: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战场的玩法。东风-26被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归为“改写海战规则”的武器,配备双锥体弹头,加上燃气舵在末端进行蛇形机动,防空系统拦截的成功率不到12%。
更让人感觉致命的是鹰击-21反舰导弹采用乘波体结构,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保持6倍音速,导致宙斯盾系统的反应时间不到40秒。
工业实力差距更是关键因素。中国是唯一涵盖联合国所有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辽宁舰的维修时间比美军同级别航母短了60%。到了2024年,中国的造船总吨位占全球的47%,军舰每年的下水吨位差不多等于整个英国海军的总量。
反看美国,“标枪”导弹厂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但一年产量还不到乌克兰战场前期月用量的60%。要以色列紧急买“铁穹”拦截弹时,五角大楼居然说要先保障欧洲的库存。
这个差距在补给速度上就更明显了:美军舰发射完导弹后得赶赴关岛或夏威夷去装弹,来回差不多得半个月;而咱们中国的导弹发射车,打完就立即转移,后面工厂24小时就能补充新弹。
一旦工业体系变成了战时耐力的支撑,胜负的天平就明显向一方偏了。美军太平洋司令部2024年模拟预测提到,台海一旦爆发冲突,第七舰队的导弹储备能坚持不到三天就会耗光。
中美之间的年度贸易额超过7000亿美元,形成了“你若动手,共同毁灭”的经济制约圈。华尔街、硅谷以及美国的农业州都紧密依赖中国市场,一旦出现冲突,全球范围内都可能伴随着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事儿也就是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反反复复摇摆不定的原因所在,4月时威胁要加税,数字都飙到三位数了,但一直在拖延落实的时间点,甚至在中美斯德哥尔摩会谈后,本来计划在8月12日实施的关税,又一次推到了11月11日。
稀土在中国算是个战略大旗啊,全球90%的稀土精炼能力都在咱们这边。美国的军工企业一开始还靠着备用库存撑着呢,最近洛马公司也动手拆解退役的F-22战机,想从里头搞点稀土部件。
中国6月推出的“稀土追踪系统”要求每一笔交易都要申报最终用途,就连越南靠转口的漏洞也被同位素检测仪给查个一清二楚。
韩国也遇到经济难题,进口的1800多种商品中,有80%得依赖中国,半导体出口的37%、汽车零件的52%都销往中国市场。
三星在西安的NAND工厂,占据全球产能的15%,而现代汽车在青岛的生产线,年产量高达65万辆。韩专家金兴圭直言:“和中国对抗,就像把国家经济命脉押上赌注。”这种紧密关联,让日韩等美国的盟友在冲突时更倾向于保护自己,而不是积极参战。
美国寄望很高的东亚伙伴,实际上挺不起大担子。韩国的军力主要用来应对朝鲜,远程投送能力几乎没有;日本自卫队缺乏连续作战的本领,远离本土之后,战斗力就大打折扣。
更要命的是地理上的不利:从东京到大连只有1500公里,整个地区都在东风-17的打击范围之内。
俄乌冲突让美国离间策略不灵了,想搞点鬼,结果到2023年,中俄的贸易反而逆势上涨到2400亿美元,其中能源合作占了大头,达到了45%。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设速度加快,预计到2027年输气量能达到500亿立方米。中俄之间虽不正式结盟,但关系紧密得像伙伴一样,越来越稳固,这种情形在美国施压下反倒变得更加明显。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国对盟友也毫不手软,用关税大棒敲打他们。欧盟被迫接受15%的汽车关税,换来美国的“零关税”出口,还被硬塞了230架F-35的采购订单。
菲律宾在南海搅腾之后,盼望的美军增援一直没啥动静,顶多就来了2000万美元的军援,差不多不到F-35单机价格的十分之一。就这点“兄长”对“弟弟”也这么抠门,战时能给的帮忙可想而知了。
中国的战略纵深还挺有优势,从海岸线向西铺开2000公里,依然在高速铁路五小时到达的范围内呢。
美军在亚太地区虽有37个主要基地,但其实有26个都在东风导弹的火力范围内。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离中国只有3000公里,早就处在东风-26导弹的瞄准线上啦。
后勤补给的差距就像天壤之别。美军要靠跨太平洋的运输船队走上1万2千公里,需花上十八到二十五天的时间;而咱们中国凭借沿海港口网,战备物资能在两天内直接送到前线。
更棘手的是能源的保障问题,中国的原油储备能支撑90天的消耗,而且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都设在内陆深处;反观美国,70%的航油都靠亚太航线供应,一旦战时航线被切断,影响可就大了。
历史的教训还放在眼前。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日军因为补给线太长,导致航母舰队的燃料不够用;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为了保证后勤供应,竟然把60%的兵力都用在了后勤保障上。
现在碰上有本土作战优势的中国,美军要远距离跨洋进行远征,后勤压力可是快以几何倍数在猛增啊。
22年前,米尔斯海默一说要“小心中国”,当时西方不少人听了都嗤之以鼻。如今再回头看看,他虽然看到了博弈的趋势,但对最后的结果却打了个冷战。中国没有选择走争霸的老路,而是用体系破击能力来重新塑造规则。
歼-20装配国产发动机后,成功实现了1.8马赫的超音速巡航,产量也突破了三位数。福建舰配备的电磁弹射系统效率比美国福特级高出了30%,故障发生率只有对方的五分之一。
中国的战略智慧可追溯到抗战时期的经验教训。1937年,日军以三倍于我军的兵力入侵,可惜由于兵力分散,游击战不断消耗对方,导致战争消耗的比例从38%一度飙升到76%。
如今中国把防御的深度和工业的韧性结合起来,打造出任何对手都难以承受的“拒止成本”。2024年台湾海峡的军演中,解放军派出超过200架次无人机,进行饱和式攻击,耗费的代价不到美军拦截弹支出的一小部分。
金大中明确提到:中国的军事发展,是以和平为基础的底气,而不是用来扩张的工具。
像那次阅兵上展出的“无侦-8”高超音速侦察机、“鹰击-21”反舰导弹啥的,归根到底是让那些侵略心思因为成本太高而自己没了底气。
韩国专家金大中的预言一出来,大家都在议论纷纷。实际上,韩国自身的处境,正好可以用来解释这事儿。
当首尔的市民们用着国产手机,开着中国零件拼装的汽车时,韩国教授直言“美国打不赢”,这其背后其实反映出对地缘局势的清醒认识:黄海对岸的邻居,已变身为一个经济总量超越美日德总和的庞然大物。
历史啊,总会不经意间再现,但也不能简单照搬过去。1945年,日本快投降时还在吹牛“本土决战”,可实际上都快耗光了工业动力;而今天,美国的智库在推演台海冲突时,也偏偏忘了中国每年导弹的生产能力,竟然是他们反导系统的三十倍多:“真是有点儿自欺欺人了。”
五角大楼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也坦言:距离中国海岸线2000公里以内,美军已无法取胜。
金大中在报告的结尾提到:“中国增强军力是为了让和平更稳固。”当歼-20飞越东海,东风导弹藏身于山林,它们的真正威力,不在于发射架上,而在于提前就让对手不得不保持冷静、认真权衡的威慑作用。
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聪明,正是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战略精华。
最新资讯
- 2025-08-06神秘女上将丹达丽尼咋打破柬埔寨权力格局
- 2025-08-06美国关税布局揭秘,暗藏遏制中国战略,全球多极化加速
- 2025-08-06黄金屋里见通途:从黄金代币化到全品类 RWA 的发行新境
- 2025-08-06澳大利亚减税可申请FTA产地证
- 2025-08-05「实盘讲透」杠杆炒股操作全流程指南:配资交易标准步骤详解(2025实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