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路上一个疏忽,他再也没能回家……安全帽不是戴
深夜十一点的无锡街头,路灯把电动车骑手的影子拉得老长。刚下夜班的他,和往常一样,拧动电门往家赶。谁能想到,这条走了无数遍的路,这次竟成了不归途。一个不留神,车轮蹭上了马路牙子,人瞬间被甩了出去。后脑勺结结实实磕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等救护车闪着蓝灯赶到时,人已经没了气息。我跟你说真心的,最揪心的是什么?他明明有安全帽啊!就放在车筐里,或者挂在车把上。白天上班,路口总有警察查头盔,戴得规规矩矩;可这深更半夜的,想着“反正也没人查了”,那顶能保命的头盔,就被他省了。这一省,就把命给省没了。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是不是?你说这能全怪他吗?白天戴,晚上不戴,多少骑电动车的人都有这种心态?老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白天有警察盯着,头盔是“护身符”;晚上警察下班了,头盔就成了“累赘”?这逻辑根本说不通嘛!安全帽那玩意儿,是戴给谁看的?是戴给警察交差的吗?真不是!那是关键时刻,保自己脑袋瓜子的最后一道防线!颅脑损伤有多凶险,医生都清楚,那真是说没就没,连抢救的机会都吝啬。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侥幸,付出的代价是一条活生生的命,一个家瞬间就塌了半边天。
我跟厂里的老张聊起这事,他猛嘬一口烟,直摇头:“唉,你说这人...白天都记得好好的,晚上咋就犯糊涂呢?家里顶梁柱啊,说没就没了,留下老婆孩子可咋办?” 旁边的小李插话:“其实厂里安全培训也讲过,上下班路上也得注意安全,头盔要戴好。可大伙儿总觉得,厂里讲的是生产安全,下班了就是自己的事儿了,没太往心里去。” 这话听着是不是挺耳熟?安全习惯的养成,难道还分上班下班、白天黑夜?安全这事儿,从来就没有“下班”这一说!有安全专家就指出,这种“监管依赖症”很普遍——有外部监督时行为规范,一旦监督缺位,风险意识就直线下降,安全冗余完全消失。头盔不是装饰品,是保命符!戴不戴,关乎的是你自己的命,是家人盼你平安归家的那份心。
琢磨琢磨,这事儿背后,光批评个人安全意识淡薄,够吗?恐怕也不全对。企业是不是也有责任?夜班工人,身心疲惫是常态,下班时警觉性本来就低。厂里除了生产安全,对员工上下班途中的交通安全,有没有足够重视?有没有反复强调、检查?还是说,只要出了厂门,就“与我无关”了?再说社会层面,夜间道路照明、交通监管的盲区,是不是也该补上?安全习惯的养成,个人是根,但企业和社会的土壤和环境,同样关键。这事儿一出,厂区门口卖早餐的大姐都叹气:“早上还见着打招呼呢,多精神一小伙子...这头盔啊,戴了嫌麻烦,不戴真要命。家里顶梁柱倒了,天就塌了。” 这话糙理不糙。
说到底,安全这回事儿,从来就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表面文章。每一次规规矩矩戴上头盔,每一次系好安全带,都是在给自己、给家人系上一份“生命保险”。别等到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才追悔莫及。老话说“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意外”的门,用“安全习惯”这道锁,牢牢锁死。那位无锡的工友,用生命的代价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安全习惯的养成,容不得半点侥幸和偷懒。这事儿你怎么看?你身边有没有这种“白天戴晚上摘”的情况?评论区聊聊吧。毕竟,平安回家,才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这事儿,真不能等出了事才明白,那就太晚了。从今晚下班戴上那顶保命盔开始,好吗?
最新资讯
- 2025-07-27南岳区开展2025年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专项行动
- 2025-07-27夜班路上一个疏忽,他再也没能回家……安全帽不是戴
- 2025-07-27活性炭食品级:食品安全领域的“黑色黄金”
- 2025-07-27腾讯独播!24集都市女性情感剧,高叶、袁弘、陈妍希领衔主演
- 2025-07-27“最美郭襄”李绮虹晒玩水素颜照,优雅老去,网友直呼“认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