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这座过山车,为啥总有人前赴后继往上冲?》
《股市这座过山车,为啥总有人前赴后继往上冲?》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记得2015年那会儿,满大街都在喊"4000点才是牛市起点",多少人揣着攒了半辈子的积蓄往里冲。结果这十年光景,上证指数在3000点上下晃悠得跟钟摆似的。最近又听见有人说"4500点才是真牛市",这话听着就跟当年没啥两样。
要说这股市啊,就跟人减肥似的。总有人信誓旦旦说要减到120斤,结果刚瘦到130斤就忍不住大吃大喝。隔壁张姐就是典型例子,去年被套在3800点的位置,天天念叨"等回本就跑"。结果上个月刚解套,转头又全仓杀进去,现在又被套在4200点。她总说"这次不一样",可这"这次"都说了八百回了。
翻翻历史账本,2015年人民网那篇《4000点才是牛市开端》现在还能找着。当时市场热情有多高?单日成交破万亿把交易所系统都搞崩了。结果半年不到就上演千股跌停的惨剧。如今再看同泰基金2025年的分析,说3000点以下才是聪明钱布局的时机,这话听着跟当年"婴儿底""钻石底"的论调如出一辙。
要说这牛熊转换的套路,跟天气预报似的准。每次到了3700点就像撞上隐形天花板,2007年、2015年、2021年三次冲击3700点都撞得头破血流。现在上证在3674点附近磨蹭,跟2024年那会儿没啥区别。那些喊着"万点不是梦"的,怕不是忘了2015年股灾时交易所走廊里哭天抢地的场景。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市场就像个魔术师,总能变着花样吸引人。去年底到今年初,万马股份三个月涨了121%,三丰智能直接翻倍。这些数字看得人热血沸腾,可回头看看2015年那些"10倍股",最后有几个没跌回原形?就像小区门口卖煎饼的大爷说的:"牛市赚钱是运气,熊市不亏是本事。"
最近跟几个老股民聊天,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70后炒股爱看政策,80后盯着K线图,90后直接玩短线打板。但不管哪个年龄段,被套牢时都爱念叨"价值投资"。其实哪有什么价值投资,无非是套牢了就安慰自己"长期持有"。就像我二舅,拿着中石油的股票十年,逢人就说"巴菲特都买了",可他没注意巴菲特买的是苹果不是石油。
要说这市场最魔幻的,还是新股民的轮回。每轮牛市初期,营业部里乌泱泱全是新面孔,跟春运抢票似的。等到行情见顶,跑得比谁都快。有数据为证:2015年牛市顶峰时新增开户数创纪录,随后三个月暴跌超40%。现在虽然没到那程度,但券商APP的开户量曲线,跟过山车走势倒是挺配。
其实仔细想想,股市跟菜市场没啥本质区别。猪肉涨价时全民抢肉,跌价时又怕得不敢买。区别在于股市这"猪肉"看不见摸不着,涨跌幅还能自己画K线图。那些天天喊着"价值回归"的分析师,跟菜场门口算命的大爷有啥区别?说白了都是给人造希望的营生。
不过话说回来,真要完全避开股市也不现实。毕竟这二十多年,要是从2005年拿着茅台不动,到现在能翻百倍。关键得学会"管住手"——就像楼下超市老板说的:"进货别贪多,卖不完就打折,总比烂在库里强。"可惜多数人炒股就图个刺激,跟抽烟似的,明知道有害还忍不住。
最近刷到个段子挺有意思:股市专治各种不服。你不买时它猛涨,你一进场它就跌,你割肉它又反弹。这哪是投资市场,分明是心理博弈场。就像打游戏遇到人机对战,你永远猜不透系统什么时候会抽风。
说到底,股市这场大戏,唱来唱去都是老套路。但架不住总有人当新观众。下次再听见"牛市起点"的口号,咱不妨学学老一辈革命家——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该吃吃该睡睡,账户绿了就当看风景,红了记得见好就收。毕竟人生就像炒股票,重要的是过程,不是每天盯着K线图血压飙升。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人民网2015年报道、同泰基金2025年分析、证券日报2015年数据、网易财经历史回顾)
最新资讯
- 2025-08-24耍大牌风波后第七个月、39岁马天宇在农场、清晨捡满一筐鸡蛋
- 2025-08-24小说:穿越三年想过平淡日,遭女友背叛,今天起我摊牌逆袭!
- 2025-08-24秋瓷炫济州岛奢享海景与美食,于晓光贴心举动刷新幸福新标准
- 2025-08-23北极熊的软肋:从阿拉斯加“肌肉秀”看美俄军事威慑新常态
- 2025-08-23红旗-19技术升级,拦截范围提升,萨德优势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