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硬气驱逐美军,拒绝外援稳国家,给我们启示

▎咱们这边的老乡都说,乌兹别克斯坦这回真是有点“老厉害”了

你想,2005年那会儿,乌兹别克斯坦突然甩出一张大牌子

直接给美国发了封正式的照会,说180天内得把卡尔希-汗阿巴德基地的家伙什儿都搬走

这事儿一出,西洋人都懵了

没想到中亚这块地方的国家能摆出这么硬的架势

当时人家还以为乌兹别克斯坦会软趴趴,结果没想到一纸通牒,硬是把美军赶出去了

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原来是安集延那场“火药桶”点燃的 要知道,事情的导火索其实就是那次“安集延事件”

2005年5月,乌兹别克一帮武装分子突然对警局和军营动手,放出几百个犯人

总统卡里莫夫当晚直接跑到现场,下令要把暴乱平息

军警用真枪实弹把局面给控制住了

你说那死伤,争议挺大,西方媒体说死了几百人,乌方则说才187个

里面还包括不少武装分子和警察

这事儿闹得很大,乌方一看形势不妙,干脆就发了这个“到最后嘛通牒”

美军那会儿还觉得自己在那儿呆得挺得劲,结果一听就傻眼了,根本没商量余地

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180天之内得搬走

乌兹别克这套“硬措施”,真是厉害

说实话,乌兹别克这回表现得真“老厉害”,不光把美军赶走

还把整个影响西方的圈子给清理得干干净净

国内就像开了闸一样,网络通信全部加强审查

新闻网站、社交平台、NGO组织都得听乌政府的调遣

这点,俄罗斯都觉得乌兹别克有点过火了

更牛的是,他们还拒绝了欧盟的人道主义援助

说白了就是:我们不要带有政治条件的帮忙

那时候,全中亚都没这么干的,乌兹别克就这么硬气

真是“老实说”让人佩服

▎这“铁腕”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背后可都是“真本事”

你知道马哈拉那套制度

就像咱们乡下的“邻里会”,但他们把它玩得格外“精”

从2007年开始,乌兹别克把马哈拉直接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每个马哈拉负责500到2000户,几乎无死角

你说那些家里头的事,邻里打架、家庭暴力、孩子不去上学、以至于有人买新车、装修、亲戚来串门

那帮调解员一天到晚跑村里,帮忙调解纠纷,帮忙找工作,关心老人

你说这效率,完全比咱们城里那“社区服务”还得“地道”

▎这个系统“管得宽”,但效果格外“灵”

你要说,说它“管得宽”

2016年后,新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更是把这套制度推得更深,把那7个人的小组制度写进了正式的总统令,还给他们更大一块“蛋糕”,比如说每年还能用地方税收的10%自己支配

搞巡逻队、买监控、帮困难户、修路修桥

要知道,到了2010年后,全国的犯罪率比以前少了30多个百分点,家庭纠纷也少了不少,青年失业率从18%降到12%

这说出来都让人觉得“挺得劲”的

孩子们有人催学,老人有人照料,找工作也更方便了

生活水平是一步步上去了

▎“断绝关系”之后,乌兹别克变“安稳”了

你猜怎么着,乌兹别克在拒绝外援,格外是安集延事件之后

基本上就把跟西方那些“家伙”彻底断了联系

那2200万美元的美援项目,直接拒了,美国防顾问团也撤了

所有的军事合作协议都冻结了

你说,这还挺“实在”的

到了2016年,卡里莫夫去世后,接棒的米尔济约耶夫没有推翻这套“硬核”体系,反倒是把它“升华”了,扩大了它的职权

还把它写入了法律文件里

经济这块,他更大胆,推动制造业、基础设施和吸引外资,比如那条连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线,花了快50亿美元

▎民生改善,社会更“稳”

你看,他还搞了不少民生工程,教育从9年延长到11年,医疗体系都翻了个底朝天,建立了全民医保,还帮年轻人买房子

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让老百姓都能“真感受到”政府的用心

到2023年,乌兹别克的贫困人口少了快三百五十万,才降到11%

这成效可真是“老厉害”

更别说,社会的稳定程度比以前强得多,像那次安集延事件后

基本没再出现什么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这“主权优先”的路子,真“得劲”

依俺看,乌兹别克的想法很简单:国家的主权放第一,稳定最重要,谁要是想插手

这么多年,他们用“硬措施”把外来干预挡得死死的

新版的“投资法”更是把外资门槛降低了,但政治底线可一点都没动摇

咱们这边的人都说,乌兹别克用20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自己把主权捍卫好

照样能把国家搞得稳稳当当

真是“够意思”的一招,说明只要把基层牢牢掌握住,不用西方那套“洋货”

咱们一样能把国家带得“得劲得劲”的

你说,这事情,要是放在咱们身上,说不定也得学学人家,毕竟

咱们这边的邻居,要是能像乌兹别克那样,既护住主权,又能把民生搞得“老实”点

日子不就更“得劲”了吗

最新资讯